第九十五章 号粉丝和又将多一个身份

    “教授叫我小杰就行了!”杨杰邀请道:“咱们先坐下吧,这位是我的女朋友戚蓝,这两位是我叔叔阿姨!”顺便介绍了一下人物关系。

    相互打了个招呼后,郑教授开口道:“我们这次见你主要是有些问题想要和你取取经的。为了不耽误你们的时间,咱们就开门见山的问了。”

    “哎呦,怎么敢让您们向我这个小子取经,这不是折煞小子了么!”杨杰摆手道。

    “诶,先贤有言,达者为师!小杰不必谦虚。”李承国教授道:“真的是向你取经的,比如什么样的节奏和叙述方法才能让所讲的历史受到普罗大众的喜爱?”

    这个事也是在杨杰看信息的时候就知道了。能让这几个历史系的教授找他肯定就是因为他所说的《明朝那些事儿》引起的。

    “教授的意思我明白,可我说的时候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技巧,就是先设个悬念,调动起观众的观看**,然后再以现代比较搞笑语言将历史重述出来罢了!”

    思考了一下后接着道:“比如:风萧萧兮易水寒,欠了债兮你要还。前半句很显然就是根据华夏古典诗经创作的,后半句就是搞笑式对上的,这样一来就既显示历史古典的厚重底蕴,又以调侃的形势说出了,做了不好的事情就必然会还上的因果。这样很自然的就吸引了年轻人的听觉和视觉。”

    “再比如说:人无耻到这个地步,是不容易的。这都是说的时候有感而发,也没什么要说的,就是俗称网上的段子,这个好像对各位教授有些难度?”

    “不过这些都不是问题,各位教授可以用这种:所谓以天下为己任,通俗解释就是天下都是老子的,天下事就是本人的私事。以幽默的语气解释用到的成语或者俗语,一样能达到效果。”

    “总之就是要用各种各样的调侃式的语句解释书中写出词语。让人感到历史沉重的同时,又会会心一笑,自然就会让人看下去。”

    “其实真要说讲课的技巧,我这肯定是不如各位教授的。这次在百家讲坛上能够收获成功,主要就是穿插了各种有趣的解释。历史上的很多事件都是可以用另一个语气说的,只要不扭曲了历史,怎么表达不行啊。小子认为科普没必要当作学术那样对待,轻松的氛围才能更好的达到效果!”

    随后杨杰又说了一些,听的这些教授也都是频频点头,大有收获的样子。

    其实吧,有着明朝那些事儿的成功例子摆在那里,给他们点时间研究几遍,自然都能找到成功的原因。想要见见杨杰,与其说是讨教,不如说是通知一下。毕竟他们要想仿照人家的模式来普及历史,不告诉创造者一声好像有些不地道。

    杨杰心里也是有点数的,所以就稍微说了一点点,双方心照不宣了就好。

    果然听到杨杰点到即止的话后,王教授直接就开始说起了他的意思:“小杨啊,我们都是历史研究协会的骨干人员,这次呢也想趁着被你带起来的这股历史风潮,再接再厉的彻底将我们国家的历史全部盘一遍,哪怕是简略的也行。所以都想要借鉴你的这个方法。我们几个只是先开口的罢了,也是巧合,正好在这遇到你了,就过来找你探讨一下了。”

    “科普的事是非常重要的,我也就对明朝这一块了解一些,就当是抛砖引玉了,后面的还要看您们这些有真才实学的!”杨杰恭维道。

    “我们大多也都是精通一个或者两个朝代的,毕竟历史研究不能马虎,一个朝代能研究透了就很不容易了。”伊教授说着说着就偏了:“小杰就没打算加入历史研究协会么?”

    “呃,没想过,主要是不知道怎么加入!”

    “很简单的,只要在历史方面能得到几位成员的推荐,就能加入进去。怎么样我们几个就推荐你呗?”

    这下可算是有些出乎杨杰的预料了。在他脑中,这些半官方的组织,想进可不是那么容易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