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章 井水浑浊

    大明朝的命运似乎并不因常家镇的存在而有所改变。

    即便常家镇在五六年的时间里膨胀到近十万人,几已不次于大名府府城的规模。但一座城,与整个天下相比,毕竟不值一提。

    崇祯不是洪武,也不是永乐。他的气魄和手腕,差了太多太多。所以难以执掌这个病入膏肓的老大帝国,拦不住她滑向深渊的趋势。

    天灾是一大要素。

    除了大名府,偌大的帝国,无分南北,皆是灾祸连年。不是洪水泛滥,便是大旱千里,其间蝗灾总会跳出来凑热闹。

    还有瘟疫。

    面对这样的境况,在愈发**的官僚体系的挟裹之下,财政崩溃成为一种必然。

    内部流民四起,渐渐形成多股难以剿灭的流贼;外部边疆不宁,鞑子一次次入寇,使人焦头烂额。

    天灾**轮番着来,以崇祯手腕,如何接的住?

    常昆有一次与卢象升闲聊,说起财政问题,提到过开海这件事。但这件事,说到底,并非口头上的容易——不是不行,海外蕴含着巨大的财富,然而无论什么事,再好的计划,都要人来执行——若吏治不明,开海又能怎么样?

    信不信开海来的利润,全部落到贪官污吏的衣兜里?

    所以无论什么好事,落到烂人手里,都会变成坏事。

    与常昆遥远记忆中的某些情况不同,眼下的大明朝,内部的流贼更加张狂。李自成早早便起了势,高迎祥也还没被弄死,张献忠名头也传出来了。

    山陕关中早糜烂的不像样了。

    崇祯慌忙调集大军与之作战,胜却胜的不彻底,每败一回,则大伤元气。眼下已是启用孙传庭督师山陕,正与关中流贼鏖战。

    卢象升这天来见常昆。

    正是初冬时节,大名府还不算太冷。此时早已完了秋收,大多数百姓开始进入工厂——常家镇的些个作坊,这些年发展壮大,已可称之为工厂。

    农忙时候不提,农闲时,不论常家镇的居民还是大名府的百姓,都慕名而来,进入工程赚钱补贴家用。

    工人脱产,在这个时代是少数。一是根深蒂固的小农思想,这第二嘛,的确,农业很重要,吃饭很重要。

    人们先要保证自家地里有产出,多余的时间,才会拿来做工。

    所以工厂也有旺季淡季之分。农闲时,工厂的生产力最足。

    也是常家镇商业最繁华的时候。

    常家镇是没有城墙的,也不需要城墙。而今人数已增长到一千人的护卫队,足以抵御来自外部的任何威胁。

    卢象升是在镇子北边的草场见到的常昆。

    镇子的扩张是顺着小桑河向南,北边的草场不曾被破坏,而且随着常家镇人口的增长,常昆购买更多的土地,使北边草场的面积越来越大。

    现在单只草场,便已有五万亩。可谓之一片草原了。

    因着镇子越来越繁荣,自然的,清净越来越少。常昆便在草场建了一座别院,大半时间都住在这里。

    卢象升来的时候,常昆正在草场的院子里做手工。

    起因是他跟已经十四岁的大丫头聊起不需要畜力便可行走的车,大丫头要求他做出来瞧瞧。

    这当然难不住常昆。

    当初在白水谷,常昆这方面的造诣,就已超过了凡人层次。那会儿便可以制出在天空中飞翔的器械。

    不过这里,常昆不能使用非凡手段。不能以天地元炁为驱动。只能照着木牛流马、三日不落的木鸟,那种路数走。

    也就是纯机械动力。

    挺有意思的。

    卢象升来时,常昆正拿着工具做木艺呢。

    “原来是卢知府。”常昆放下工具,排掉身上的木屑,笑道:“卢知府怎有闲暇到我这里来?”

    一边吩咐旁边的侍从奉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