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子苦啊

    他们生产出来的无公害果蔬深受国际市场欢迎,但那都是桦国农学院通过科学方法精心培育出来的。

    这些人走了怎么办?

    另外,农业最讲究的就是果蔬保鲜和快速物流,这些他们通通都没有。

    最关键的是,他们可是背靠着桦国这个人口庞大的市场。

    就算是国际市场环境再差,他们生产出来的东西还是可以被消化的,少赚点而已啦!

    就这一次的金融危机来说,四小虎和四小龙的大部分普通民众生活的跟狗一样。

    跟老挝民众相比起来,就真的是天差地别了。

    老挝的老百姓虽然钱不多,但基本上衣食无忧,不需要像那些工人们朝五九晚,还要为吃荤菜而发愁。

    当然,姜余和农学院赚的钱比老挝政府更多,基本比例差不多在10:1左右。

    也就是说,老挝政府赚一美元,姜余他们赚十美元。

    没办法,销售和运输渠道都被这些桦国资本拿捏的死死的。

    也正是有了如此光明的前景,桦国的大部分农学院开始自主朝更高端的蔬果品种改良上下功夫。

    姜余曾对他们说过,市场的竞争无处不在,蔬果产品的迭代更新不比其它产品慢。

    若是固步自封,墨守成规,他们终究会被市场所淘汰。

    道理很简单,大家也都懂。

    谁家的蔬果更好吃,更实惠,更营养,消费者自然就会毫不犹豫选择他们。

    以前是人多粮少吃不饱,科研人员就往增加产量方向研究,往往忽视了口感和营养价值。

    现在的远东,黄土高原,东南亚的粮食产量暴增,人们反倒更关注粮食的口感和营养成分。

    同理,果蔬方面也是一样,人民的生活条件上去了,自然对高品质产品会更加向往。

    姜余要弄的是现代化全能农业,而非那种低效的传统农业。

    自然就会对蔬果抗病虫、营养、口感等方面提出了更多、更严格的要求。[space]

    现在的农学院有资金、有人才,这时候不发力,更待何时?

    姜余创造了这么好的条件,可不是给这些人用来做吃山空的。

    植物方面的基因改良,或者种子培育,并不是太困难,主要还是需要有人沉下心去做。

    比起改良动物品种,植物方面的改良技术实在是太成熟了。

    这么多研究学者堆在这里,要是还不能拿出几项世界级的研究成果出来,那就真的说不过去了。

    袁老虽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民间派科研学者,但他所取得的成就完全可以称得上旷古烁今。

    以往那些所谓的农家学院派,姜余也不想去再多说什么,他现在只看结果,不问过程。

    这些学院派若没有整出些像样的成果,他也不想再浪费这些宝贵的土地资源……

    …

    东南亚的八大国际粮食集团已全部被姜余全部拿下。

    这些公司若全部整合起来不下于现在的四大国际粮食abcd。

    但姜余不打算这么做,以后视情况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