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贰拾章 吴三桂吃“人生果”

    率队的张盘哈哈大笑,模仿着袁可立的口吻,将他的原话传达了过来:“吾虽非农夫,然吾家世代书香,耕读传家,故吾实乃农夫之子也。

    区区番薯、土豆、玉米,乃至辣椒番茄等新作物栽种栽培之法,何足挂齿?吾徒勿忧、勿念,集中精力随袁帅祖将守稳关宁,守稳建奴入京之第一门户,便足矣。”

    张盘说完,还反过来把十位东南农夫介绍给重真认识,以充当关宁军新作物种植的技术指导。

    重真这才明白,袁公为何会有这样的底气,说那样的大话。

    给因为衣衫渐少而越发魁梧的张盘,来了一个大大的熊抱,重真又问道:“率队南下者,也是你吧?”

    “是的,就是为了贯彻你所说的海军陆战实战演习的军事思想,着实有用。”

    张盘欣然点点头,又砸吧了一下嘴道:“短短数月,为兄麾下那些儿郎们登陆作战的能力,便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尤其是在南直隶登陆的那会儿,因为气势如虹,迅若奔雷,驻守沿海的卫所官兵竟以为是倭寇来袭,四散逃奔,狼奔豕突。

    便连高高升起在甲板旗杆上的大明战旗,都未曾第一时间分辨清楚,真真是让人又好气又好笑啊。”

    “堂堂江浙,海域辽阔,竟连一直护卫的水师都没有,无异于国门大开。”重真对此也颇为无奈,又话锋一转道,“幸好袁公问皇帝请了一道巡视大明海疆的旨意,至此以后,无论北上伐金,还是南下平寇,便都师出有名了。”

    “是极,是极。”张盘先是连连点头,旋即便也话锋一转道,“只是不知为何,袁公竟未奏请将莱州水师大营,搬迁至更为广阔,也更为险要的威海卫。”

    “循序渐进,这正是袁公的高明之处,若一下子要得太多,便连对袁公之请无不应允的当今陛下,也会有所忌惮,权阉之流更会百般阻挠。”

    见张盘轻轻点头表示认同,重真又道:“此次南下,最远到了哪里?可曾去福建转转?”

    “自南直隶登陆并与当地官府交涉之后,我便遣人去往昆山寻找你所说的顾同应等人,我则率领船队继续南下,去了浙东沿海的宁波市舶司转了转。

    那个港口本也有一支强大的水师驻守,作为维系我大明与倭国之间勘合贸易的存在,但自从‘贡舶贸易’被朝廷取消之后,便日渐式微。

    龙困浅滩被鱼戏,反倒成了商帮的附庸。然而为兄看得出来,我大明王朝登莱水师海军陆战队的出现,对其的触动还是很大的。”

    张盘说到这里顿了一顿,又道:“至于福建海域,名义上虽未朝廷领域,实际上则是八闽郑氏的地盘。便连袁公都对之颇为忌惮,故而为兄没有冒然南下。”

    “哦?八闽郑氏,不是已被福建巡抚南居益招安了么?还成了澎湖之战的前锋,助我大明驱除了红夷侵略者。”重真剑眉一挑,想先听听张盘的真知灼见。

    张盘道:“那已是天启四年的事情了,六至七年间闽南大旱,百姓食草根树皮仍多有饿死者。

    郑氏这一代的掌舵人郑一官,于泉州之地招抚数万百姓入台拓垦,救济贫苦,威望已直追当地官府,朝廷屡招不至,听调不听宣,已有自立门户之势。”

    “入台拓垦,真是个波澜壮阔的时代啊。”重真感慨道。

    “你说啥?”张盘一愣,旋又笑道,“你说大海是不?确实如此。我若没有扬帆出海过,便永远不会知晓东海远比渤海黄海,更加广阔无垠。

    南洋土着众多,红夷横行,郑一官已在那里占有一席之地,我也真想去见识一番呀。据说再往东南航行,则海域更阔,海浪更大,也更加深不可测。”

    重真道:“海洋面积远甚于陆地,海洋争端也已逐渐加入到了未来战争的序列当中来。兄长身为华夏第一支正规海军陆战队的参将,定然是有这个机会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