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结构(4K)

    “T字形适合大夏空间站,但不一定适合我们九州空间站。或许我们可以从这方面入手,毕竟空间站主体重量、所用设备这些重要参数,我们与大夏空间站都不一致。”

    周瑜这句话就像是晴天霹雳一样打醒了杨市匈和其他工程师。

    在此之前,他们也都是三好学生,想着尽快利用好公司资源,把空间站设计成功。

    但也正是因为资源太丰富,待遇太优厚,并且还有前面大夏空间站的作业可以抄,他们在设计空间站造型的时候,虽然有设计一些其他形状和对接方式,但是最终还是选择了稳妥的“跟着前辈”。

    不仅是杨市匈开始着手选择其他设计,实验室内的其他工程师、实验员也开始忙碌各自的工作,部分主要负责空间站结构设计的工程师更是一边抓着头,一边眉头紧锁。

    顾青的视力早已经突破了普通人类的极限。

    他清晰的看到这些工程师、实验员的眼睫毛在不停的眨眼中掉落……

    眼睫毛都能这么掉,那被实验帽子束缚的头发,恐怕也……

    而在他身旁,杨市匈在一阵纠结的选择中,最终还是选定了自己最初想做的项目。

    一圈圈圆环光点组成了一个数道圆环旋转结构的空间站。

    十分科幻,也十分美丽,甚至顾青已经可以想象到这座空间站在轨道上成为巨大螺旋的风景。

    但是杨市匈却愁眉紧锁,口中喃喃自语道:“这个数道圆环组成的旋转结构很好,甚至能够在部分情况下减少损耗,但是有个很大问题,空间站动平衡无法解决。

    航天员在空间站内部的实验、生活,操作设备引起的震动、舱内物资的改变都会改变每一道环的质量分布,尤其是在太空中,微小的重量都会影响航天器的姿态稳定。

    而且,圆环空间站的旋转体半径越长,力矩越大,动平衡问题就越大。

    按照当初的设想,要想具备即时的质量分布调整能力,环形旋转体的舱体结构可以分成数个舱段,在每个舱段都有可以用来调整质量分布的压舱水、压舱模块甚至是陀螺仪矫正器。

    当一名航天员向其中一个舱段移动时,就会从这个舱段的压舱水仓相应抽取压舱水注入到对向舱段的压舱水仓中,以维持整体的质量分布均衡——类似于做汽车轮胎动平衡时候用配重块来调整动平衡。

    但是航天员的运动可以控制,可航天员的实验、隐私生活,还有操作设备引起的震动、舱内物资的改变根本不可能精确控制。

    不行,现阶段弄不出来。”

    疯狂的摇头之后,杨市匈又从一堆设计图中找到了目前已经快要报废的蓝星国际空间站设计图。

    他双手一划,将其放置到操作台上,让无数光点聚集在一起,把国际空间站的设计图和运行模拟场景一一呈现出来。

    “国际空间站的总体设计采用的是桁架挂舱式结构,就像是树木一样有一根粗实的桁架作为为基本结构,增压舱和其它各种服务设施挂靠在桁架上,形成桁架挂舱式空间站。

    毛熊当初的多功能舱,通过对接舱段及节点舱,与他们的服务舱、实验舱、生命保障舱、美利坚实验舱等轨道设施等对接,形成空间站的核心部分。

    另一部分是在美利坚的桁架结构上,装有加麻大的遥操作机械臂服务系统和空间站舱外设备,在桁架的两端安装四对大型太阳能电池帆板。这两大部分垂直交叉构成龙骨架。

    从设计上看,这的确加强了空间站的刚度,而且有利于有利于航天员出舱装配与维修。

    但是国际空间站的部件太多了,全都由合作国家研制,虽然在当时看非常先进,可也因为技术太过分散,导致维修麻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