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四章秀姐在京里呢

    地位是左右人的一个因素,郭氏就深陷与此,从一个读书人家嫁到另一个读书人家,亲眼见到公公的读书与自己父亲的不同,一样是读书人,娘家父亲是村里衣食温饱的老呆板,而公公却门庭若市,往来没有白丁。

    这是个比方,元家不是权贵门第,门庭不可能天天似集市,往来的元家亲戚们也找得出一堆白丁。

    但和郭家相比,那是天上人间。

    郭氏不想露怯,竭力表现自己家里不比元家差太多,不都是读书人吗?

    可其实这姿势已经露怯。

    此后她为争地位不惜让丈夫跟着族兄舅爷当差,要知道已经当官的尤认还是步步请教老师,以元老太爷的话为主。

    等听到秀姐高嫁,郭氏又懊恼自己夫妻没有当成送亲的人,转而气恼公公偏心,原来你抬手就能给儿子一个官,那为什么不阻拦三爷出门?

    她不回想怕元老太爷阻拦元运出门,想了许许多多的理由,还个个都是为元运好,能为元运谋官职。

    元老太爷没阻拦,一个原因是读书也要行路,出门见识没有不好,第二个原因是看出老三夫妻太热心仕途,当年的翰林权臣们就是热心仕途中的佼佼者,最后倒在热心仕途上。让老三出门碰壁,再回来老实读书,也不是坏事情。

    老太爷最得意的儿子是老大元远,那个在衙门里受气,别人不去的地方他去,别人不当的差他当,现在西北受满城敬重的元远。

    大儿子在衙门里受好几年的气,老三出门碰壁也应当。

    结果就是郭氏在家里也不高兴,元运当官她也不高兴,地位害她,而她还没有感觉。

    今天在元运面前没说赢,没能让族兄郭篱满意,郭氏想当然的不会死心,打算另寻个空闲再说。

    她堂嫂也说了,“多说几回,还怕他不答应?看他扭得过你,还是你拗得过他?”

    郭氏深以为有理。

    元运任上白城也好,郭篱任上白二城也好,都是人口中等的县城,在这样的朝代里,中等人口已经算热闹,毕竟重镇大城没有许多。

    挑担的馄饨摊上,元老太爷喝着馄饨,和摊主聊着闲话。

    直接去白城了解元运在官情况,倒不如先看看他的舅兄郭篱是何许人物,要是贪,那元运也跑不远。

    要是两个人朋比为奸的贪,元老太爷觉得这趟真没白来,那郭篱也别想好。

    特意选这种挑担到处走的馄饨摊,摊主走的街道多,往往听的闲话多,他做完生意挑担就走,下一刻找他得费功夫,有些闲话也敢传。

    老太爷悠闲的道:“你们这城人倒不少。”

    “那是,这是白二城,白家是大姓,有什么事情自己先当家,都不用县太爷费心,”

    老太爷接着话道:“这自己当家,所以人丁就兴旺起来?”

    “自己当家,他称心啊,称心了不就多生孩子,换个地方今天加税明天克扣,谁家有闲心多生孩子。”卖馄饨的笑道。

    元老太爷呵呵两声:“这白家遇事就当家,县太爷可做什么呢?他倒答应。”

    卖馄饨很爱说话,也是元老太爷是外地口音,他笑道:“县太爷也不闲着,他收钱啊。”

    得全坐在另一个小桌子上,这里离拴骡子的地方近,离老太爷远,免得骡子气味薰到元老太爷。

    支着耳朵的他听得见,脸色乌沉而且似乎扭曲,得全知道白二城的县太爷郭篱,就是三爷的郭家舅爷。

    得全一面喝馄饨,一面抽空嘟囔:“怎么能收钱呢?难道不想想秀姐在京里坐高门呢?怎么能收钱呢?”

    周围人喧声闹,得全自己说话自己听,元老太爷有滋有味的品着馄饨,继续和卖馄饨的说话。

    “收钱好啊,有钱比什么都好。”老太爷笑道。

    “哎,这钱也得看准再收,白家有七个儿子,只收一个人的钱,那不是找麻烦。”卖馄饨的笑嘻嘻的,看神态听声调一直是诙谐的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