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官(二)

 听到许修杰这么说,戚从瑞却是一愣。

 原本他想着,有崔时敏替自己撑腰,在收拾了陈安晏之后,说不定还能顺道替自己收拾那何文轩。

 这何文轩这些年一直压着自己一头,而且,这次就是这何文轩下令将自己关押大牢,最后还交给了陈安晏。

 在他看来,在杭州府两人已经是水火不容。

 就算是自己再回到杭州,这抬头不见低头见,自己心里必然不舒服。

 再加上自己已经当了这么多年的通判,在戚从瑞看来,也是时候弄个知府当当了!

 可是,如今许修杰却是告诉他,要让他写辞官的奏折,这着实让他想不明白。

 说这话的若是换做了旁人,说不定他还会以为此人是在开玩笑。

 可是,这说话的可是许修杰。

 虽说在这些年里,戚从瑞一直都在外为官,而崔时敏几乎都是在京城,但戚从瑞也听说过许修杰,知道此人跟自己舅舅的关系极好。

 所以,这许修杰必然不会是在开玩笑。

 不过,尽管如此,这戚从瑞还是有些不敢相信。

 只见他立刻又朝着崔时敏问道:“舅舅……”

 不过,这戚从瑞的话还没有说完,崔时敏却是抬手让他住口。

 崔时敏这时候又朝着陈安晏冷声说道:“陈大人,这是何必?等他回到杭州之后不是一样么?”

 其实,对于崔时敏来说,他心中还是有着一丝侥幸之心。

 因为按照大梁的朝制,像戚从瑞这样的外官想要上折子并没有那么容易。

 在如今的大梁,只有四种人能上折子。

 第一种是在京城之外的外臣!

 只不过,并非所有的外臣都能向皇上上折子,而是只有总督、巡抚、将军以及都统才有这个权利,除此之外,就连从一品的提督都没有这个权利。

 其实,在最开始的时候,这些奏折都是直接呈送皇上御批。

 可是,这里的国土面积太大,若是各州府县的公务都要皇上决断,皇上自然忙不过来。

 于是,后来便设立了中书省,由宰辅统率六部共同处理这些奏折,最后再汇总呈报皇上御批。

 可是,时间一长,朝廷发现还是忙不过来。

 而且,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各府州县呈送上来的奏折,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重复甚至是彼此矛盾之事。

 最后朝廷又要求,各府州县所有的公文都会按照文武之分先呈送总督、巡抚或是将军、都统,由他们审核之后,再上报中书。

 如此一来,倒是能提升了不少效率。

 而朝廷之所以会这么安排,也是为了避免各省出现一言堂的情况。

 第二种便是在京城的官员。

 不过,跟在京城以外的那些外臣一样,也不是所有的京官都有权利上折子,而是只有朝廷三品以上的官员才有权利奏事。

 第三种,便是御史。

 为了广开言路,朝廷特许御史可风闻奏事,而他们也都能直接将他们所见,甚至是怀疑之事上奏朝廷。

 其实,除了这三种之外,还有一种奏折,那就是密折。

 一般来说,皇上只会给自己最为信任之人这样的权利。

 大梁沿用了前朝旧制,自然也是如此。

 因此,对于戚从瑞来说,他若是想从正常的途径,通过上折来辞官,则至少要经过杭州知府、浙江巡抚才会抵达京城。

 就算是到了京城,还得经过宇文德荣为首的内阁,最后呈送李文栋批阅。

 因此,想到得到朝廷的回复,少说也要一个月以上。

 而若是其中出现了什么岔子,那便能拖得更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