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五 解惑(三)

 听到陈安晏的这番话,这两个高丽人更加觉得羞愧难当。

 这个时候,他们心里很清楚,就算他们怀疑陈安晏所说这些的真实性,但是陈安晏能将将这些数字一清二楚的说出来,必定是有所依仗。

 他们可能没有想到,陈安晏会有过目不忘的本事。

 因此,陈安晏在来到京城之后,早就将最近这些年,大梁周边各国所发生的之事都看了个遍。

 如今,这些对于陈安晏来说,回忆一下这些数据并不是什么难事。

 其实,陈安晏也有些庆幸。

 刚才宇文德荣让他回答这两个高丽人的问题时,他也有些为难。

 尽管他读了不少书,一般的引经据典根本不在话下,但是这礼法毕竟还不是他所长。

 不过,好在他想到了用这个办法来对付这两个高丽人。

 而且,他这么做,不光应付了他们的难题,还暴露出了高丽跟其他国家之间的矛盾。

 特别是北周和西夏。

 其实这也难怪。

 尽管在之前,高丽因为是大梁的属国,有了大梁的支持,高丽一直自视甚高,除了北周、西夏以及倭国之外,不把其他小国放在眼里。

 但因为国力的关系,北周和西夏同样没有把高丽放在眼里。

 再加上北周和西夏这些年来,一直联合对抗大梁,而高丽又是大梁的属国,他们自然对高丽没有什么好感。

 因此,北周在听说高丽派了使臣出使他们国家的时候,便暗中派人下手。

 不过,他们倒是没有下死手,看起来只是想要给高丽一个教训。

 而西夏在听说高丽派人出使暹罗国的时候,他们也派人截杀高丽使臣,意图挑起争端。

 只是,他们没有想到大梁很快就派人查出了结果。

 虽说事后西夏一直否认此事,但所有的证据都指向了西夏。

 而当年高丽在得知这个结果之后,却碍于西夏强大的国力,高丽根本不敢追究。

 而且,根据卷宗的记在,那个时候大梁朝廷也曾询问高丽,需不需要大梁出面质问西夏,毕竟高丽也是大梁的属国。

 可是高丽却担心西夏会报复,选择了隐忍。

 这个时候,大殿里的这些大人物们,再次对陈安晏刮目相看。

 他们可不相信陈安晏未卜先知,知道李桂成的这两个手下会为难,提前背好了这些东西来应付高丽人。

 如此看来,陈安晏不光机智过人,还有过目不忘的本事。

 而这时候再看那两个高丽人,不过是自取其辱罢了。

 可是,让所有人都觉得不解的是,到了现在这样的局面,那李桂成竟然还是一言不发,着实让人觉得奇怪。

 这时候,太和殿里的众人也是各有心思。

 对于大梁的大部分大臣来说,陈安晏的这一手,着实让他们觉得解气,因此,宇文德荣和洪遂良他们看上去都很高兴。

 而对于齐太后手下的那些官员,虽然也觉得解气,但陈安晏毕竟是李彧的人,就算再出色,日后还是免不了要站在对立面。

 而且,陈安晏今日的表现,还是让他们产生了一丝担忧。

 至于那些使臣,都在想着这次出使大梁的所见所闻,能给自己的国家以及自己带来什么利益。

 因此,这太和殿倒是短暂的安静了片刻。

 既是宫宴,自然不能冷场。

 很快,大梁的大臣又谈起了一些风闻趣事,倒是引起了大家的一片欢愉。

 这时候,大家仿佛把李桂成和他那两个手下遗忘了!

 其实,尽管对着这两个高丽人冷嘲热讽了老半天,但陈安晏的心里却是对高丽多少还是有些同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