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全面致富

    “拿到各个城镇去售卖吧,不用卖太贵,争取让每家都能买到一点。”苏棠吩咐道。

    一个蚕蛹就弄孵化出三四百只蚕,一家少买点,养上几茬,就能繁殖出不少来,完全不用担心量的问题,想要多少,慢慢繁殖就是。

    苏棠又掏出来两本书递给刘忠林,“一本是织布机的制作方法,可以交给叶家人帮忙制作,另一本是绸缎的织法,后续在烟杨城南岸那边盖一个纺织厂,有了这些优质的蚕蛹,倒是可以做做绸缎的生意。”

    华夏作为丝绸大国,纺织业更是发展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依靠一根根柔软的丝线织出一匹匹华丽的绸缎。

    从养蚕到慢慢纺织成丝绸,要经过数不清的工艺,还有时间的沉淀,每一件都珍贵无比,价格更是堪比黄金,只有些真正的贵人才穿的起。

    丝绸在历史中,更是当做货币使用,只要手里有丝绸,就可以换取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而丝绸的纺织工艺在一代代的完善创新中,变得更加成熟华美,色彩更加丰富,文样夺目,制作出来的衣物也更为好看。

    光从制造工艺来说,就分为绡、纱、纺、縠、缟、缣、纨、绨等大类。

    苏棠可以从系统那里得到最完善的制作工艺,还有最好用的织布机,再加上最优质的冰蚕丝,制作出来的成品,自然不是这个时代落后的工艺可以比拟的。

    她制作出来的丝绸一但开始出售,必定会掀起新的惊涛骇浪,甚至还可以出售各国,为烟杨郡敛进不少的财物。

    到那个时候,普通老百姓依靠种地,种菜,养蚕,一年就能收入好几两,甚至几十两的银子,烟杨郡将会进入全面致富的时代。

    要知道,当初苏棠在大街上遇到石铁锤的时候,他还在为了一个月的二两银子苦苦找工作,一个有手艺的铁匠,一年也就挣个几十两银子。

    这在以前的烟杨城就算是吃喝不愁的大户人家了,毕竟那个时候还有很多人一年挣不到几个铜板,在温饱线上苦苦挣扎,能吃饱的人家都是了不得的人家。

    而现在,大字不识,没什么本事的老百姓一年就能挣这么多,就拿**寨的百姓来说,他们每年种甘蔗,一亩地能卖三两银子,一人种个三亩地,一年就是十两银子左右。

    如果他们在闲暇之余再养些蚕,冰蚕丝经过苏棠的纺织厂制作出来的丝绸,质量花样没得说,卖的价格肯定很贵,那么从老百姓手里收蚕丝的时候肯定也会贵一些。

    蚕丝一年可以收获六次,怎么着也能卖个十几两银子。

    按照每个人的一年就能收入二十多两来算,一家人加在一起可是一笔大数目。

    古代人的家族都很大的,并且不喜欢分家,一家人十多口那都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这合起来的收入都比的上一些做生意的人家了。

    以后的烟杨郡随随便便拉出来一家人,那都是家有余钱的富户,原本做生意的人,也随着烟杨郡的发展赚足了银子。

    就比如苏棠之前去住过的福来客栈的掌柜,他现在已经将客栈在各个城镇开了好几家分店,最近正有烧烤店也开分店的准备,那一天天乐的真是合不拢嘴。

    很多外地人现在的目标就是赶紧攒钱,在烟杨郡买套房子,只要能将户籍迁到烟杨郡,即便是个啥也不会的普通人,也不用再担心下半辈子衣食问题。

    可惜烟杨郡的房子有限,想来的人又那么多,现在已经是一房难求的情况,于是一些人就想到了一些捷径。

    比如只要嫁给烟杨郡的本地人,就能将户籍迁过来,一时间烟杨郡的小伙子们,就成了极为抢手的人,外地姑娘一个个上赶着倒追。

    特别是那些和烟杨郡交界的百姓,一个个羡慕的直跺脚。

    明明他们的地头挨着地头,种着一样的庄稼,却和烟杨郡百姓过着天壤地别的生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