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制度规划

    “钱的事情我来想办法。”苏棠打算以后采用现代的管理模式,争取做到人人平等。

    给那些为寨子里干活的人,不管做什么工作的,都发放相应的报酬,看来还要找一个负责登记寨子里财务的人才行。

    以后每个月的工资结算,每年的税收,支出等等,都会是一项大工程,得早点按部就班的理清楚,以后也能省些麻烦。

    “寨子里可有识字的人?”

    “李生就识字,他的父亲是教书先生,后来出了事情就剩下他一个,这才跟着来寨子。”吴冲回道。

    李生这孩子机灵,心灵手巧又识字,是个堪用之才。

    “好,我知道了,你先去安排我刚才说的事情,至于工钱以及奖罚制度,你和刘忠林根据百姓的收入水平商量着定就行。”

    同时还任命李生做寨子里的四当家,专业负责寨子的财务问题,将以后的各个进出款项记录在册,并且像几位当家的,还有映月都制定出每月可以领到多少的工钱。

    那么钱从哪里来,这是苏棠要面临的首要问题,工钱的制度实施下去,下个月就要面临一笔工钱的支出。

    “看来要开始实行玻璃的制作了,就算没有琉璃师傅,他们也能琢磨着制作一批简单的水杯碗碟出来,怎么说也是一笔收入。”苏棠心想。

    苏棠将在系统那查到制作玻璃需要用到的石英砂,石灰石等原材料的特征,告诉刘忠林,让他派一批人去山内寻找,同时还将用来融化玻璃的熔炉画出个大概的造型,让村民们开始垒砌。

    好在寨子里的人动手能力都很强,这些难不倒他们。

    制作玻璃的原材料融化之后,并不是液体,而是软化之后的块状,需要用工具将其捏成想要的形状冷却就行了。

    苏棠走在寨子里看着村民都开始忙碌起来,河的对岸,吴冲带着大家开始搭建制作火药需要用的房屋,还有一部人,在火药屋的不远处垒砌制作玻璃用的熔炉。

    苏棠想将河对面,也就是山谷的南面发展成工业区,河的北面,他们现在居住的这边,发展成居住区,连接西面山外大片的荒地成为农业区,而烟杨城将会是各方商贾汇聚的商业区。

    以及四面的围绕的山,都是种植果树,茶叶,以及盖半山别墅的好地方。

    剩下寨子里边的人,有的在田地里种红薯苗,经过这么多天,育红薯种的田地已经长出小臂深的红薯苗,大家都开始按照苏棠教给他们的办法,往自己的田地里种红薯。

    不时的有人拎着桶到自己的地头的水渠里提水,为刚种上的苗点些水,更好成活。

    一桶下去,还能看到水渠中活蹦乱跳的鱼儿在荷花荷叶下活泼的游动。

    村民用树藤编制成网,隔在水渠中,不仅将自家吃不完的鱼放进去养着,还在烟云河中找到一些莲藕拿回来种在里面,等到成熟的时候还挖莲藕吃。

    往远处看去,一些小树林中还隐藏着蜂箱,这都是苏棠教他们怎么养蜂蜜跟着学的。

    还有一些干不动活老人或者孩子,就在家做木桶,他们听吴冲说会用钱收走之后,做的都很上心。

    “看着寨子里的人都忙碌起来,就有一种生活会越过越好的盼头。”映月笑道。

    “是啊,肯定会越过越好的,总有一天,大家都能吃饱穿暖,手里还有余钱。”苏棠应声。

    只是现在扶风寨的人太少,劳动力不够是个大问题。

    之前苏棠让刘忠林统计一下扶风寨的劳动力,总共有两百一十人,其中无依无靠体力还不行的有四十人,这四十个做做木桶还是可以的。

    偷红薯种的吴大等十一人已经处置,剩下的一百五十九人,除去一些老人孩子,制作火药,组织二十人的护卫队,盖玻璃熔炉,进山找矿,还要有人进山打猎养活整个寨子,以及照顾自家的田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