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总教头上线

    飞行简报室里剩下李海和刘成军、余平平三人。

    刘成军也干脆,他说,“小李,你按照下午的路线先飞一次,我和余副站长这边看看情况,第二次再进行调整。你有没有问题?”

    李海满口答应下来,高难度飞行对他的胃口。

    “余副站长?”刘成军问余平平。

    余平平想了想,说,“李舰长,到了超低空后,你要确保北斗定位系统处于正常的工作状态,我要掌握你的实时三维方位。”

    “没问题。”李海当然不会有异议。

    一般来说,北斗定位系统不会出问题的,别说超低空海面,哪怕是进入隧道的汽车,北斗系统也能够根据目标的速度等情况来确定一个大概的位置,相当精准。

    余平平起身,抓起放在桌面上的大功率手持电台,这是他直接和一号站联系的通讯工具,他道,“我这边没问题了。”

    刘成军拎起飞行头盔,“小李,咱们走吧。”

    二人并肩往外走,跳上通勤车,通勤车朝停机位疾驰,地勤已经完成起飞前的工作在列队等候了。

    交接飞机,在交接单上签字,李海向地勤人员敬礼,顺着登机梯爬上07号歼-11B重型制空战机宽大的座舱里,地勤组长帮助李海接上氧气面罩和通讯线路,确认各方面完成之后,朝李海竖起大拇指。

    “李舰长,一切顺利。”

    “感谢,辛苦!”

    地勤组长下来,撤掉登机梯,李海关闭座舱盖,前后左右晃动操纵杆,然后又画起了圆圈,在做这些动作的时候,他很有节奏地扭头看负责观察的地勤,如果活动襟翼有问题,地勤会打手势示意。

    准备完毕,李海呼叫塔台,“塔台,洞拐起飞准备完毕。”

    今晚在塔台指挥的是何强,他本来今晚要进行夜航训练的,多年以前,全军的航空兵部队就明确要求,军事主官即使部队一把手,也要是部队里最优秀的战斗员,因此,各航空兵部队的师旅团三级军事主官,他们的训练强度比普通飞行员要大得多,惟有此才能锤炼出既能带兵又能打的综合能力。

    不过,李海今晚要教海八师技术,何强特意取消了自己的训练,亲自到塔台掌控一切。

    那一边,刘成军也准备好了,他要给李海伴飞,今晚安排的是两架战机进行异形机同时起飞。

    “洞拐准备好可以推出,注意啊,突防飞行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安全,完毕。”何强发出指令后,叮嘱道。

    李海推油门杆,重达28吨的歼-11B滑出停机位,朝跑道的起飞位置滑行过去。刘成军操控的03号歼-10AH紧随其后,歼-10AH是海军型,H代表海军,主要是增强了机体的抗腐蚀性。

    了解两款战机参数的肯定知道歼-11B比歼-11AH大,前者是重型战机,后者是中型战机,前者最大起飞重量高达35吨,后者则是接近21吨。

    可是,单独看任何两者之一,对两种机型的外形的大小区别是不太清晰的。现在从空中俯瞰两款战机,在后面的歼-10AH足足比膀大腰圆的歼-11B小了两圈,就好比秀才跟着李逵一般。

    那直观感受,令人诧异。

    海八师用的这批歼-11B占了后来者的优势,装备的是国产的航发,推力更大,而且搭载了全套国产航电系统,与歼-11A和早期的歼-11B不可同日而语。

    两机来到跑道起飞位置。

    何强手里捏着送话器,看到李海和刘成军就位,下令,“洞三洞拐,计时起飞。”

    李海回复过去,扭头看向并着肩的刘成军,很默契地同时推油门杆,踩死了刹车,等到功率上来之后,几乎同时松开刹车,然后把油门杆推到底。

    两架战机同时起步,但是很快,歼-10AH的百公里加速性能明显优于歼-11B,尽管人家只有一台发动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