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潜艇

    五天的航程里,李海没闲着,请示战指,和潜艇沟通,利用时间搞了好几次协同演练。如空潜协同作战、三位一体反潜作战、中继通讯等多种科目的演练,夯实了53号舰的多种作战能力。

    老舰长刘海亢经常这么干,区别在于,增加额外训练内容的时候,基层官兵或多或少是有怨言怨气的,累得半死的情况下难得有时间休息一下,增加额外训练内容是绝对不受欢迎的。

    可是这一次,基层官兵居然没有一丝一毫的怨言怨气,训练热情高涨,以至于庄小莹轻而易举地写了一篇“长时高强度实战训练背景下的加强训练,53号舰官兵用实际行动诠释‘用我必胜’”的长篇通讯,次日发表在军报一版。

    有人说,因为李海和庄小莹是好朋友,因此做出了针对性的动作,目的是上军报。

    在常海洲等人看来这是无稽之谈。

    庄小莹大量时间在基层采访,李海基本扎在了舰桥,二人见面的次数极少,最关键的是,常海洲等人很清楚李海并不是喜好面子工程的人,如果他是,他有更好的办法更多的事情可以做,根本不需要等到现在。

    一路有惊无险回到了五亚基地的时候恰逢早晨,立于舰桥通道手扶护栏的李海看到稍显陌生的港口水道两侧的高级旅游酒店时,重重地吐出了一口气,到这里,他才真正的放下心来。

    各种风格的旅游酒店在海湾沿岸排列开,沙滩上赶早的游客如织,五颜六色的遮阳伞错落有致,暖而清醒的海风徐徐拂面而过,一派祥和安宁。

    常海洲指着军港对面说,“我刚当兵那会,这边全是农田海防林,听当地的老百姓说,海边盐分高很多农作物种不活,日子过得很艰难,当时我们有几个码头就在这块,你看,那边的游艇码头所在的区域就是,后来部队为了支持地方经济发展,把这边的所有地都移交了出去。”

    笑了笑,他指了指军港,道,“十多年前,地方政府想让我们把那边的海岸线移交一部分,差点就这么干了,得亏当时坚持下来了,否定咱们就没有足够的码头用了。”

    多年以前许多地方都出现过类似的情况,好在即便是最困难的时候,部队也没有短视,为后来的迅速发展留下了足够的空间。

    李海说,“即便如此,这里的空间也饱和了,一个港口集中了三个支队外加一个航空兵师,太拥挤了。”

    “早两年就在传,大船要分到新港那边去,新港建成了之后,三大支队的大船却没什么动静,不知道上级是怎样考虑的。”常海洲道。

    李海想到当为民提到过的事情,便道,“可能是等新航母吧。”

    “新航母,萨安欧诺号的母港已经定了啊。”常海洲皱眉道。

    萨安欧诺号和里奥宁号的母港都在第一舰队的管辖范围之内,一般来说,母港确定之后,不会轻易改变。

    “新航母。”李海咬着字又说了一遍。

    常海洲猛然想到了还在船台上的那条看不出什么模样的新航母,顿时咧嘴笑了起来。

    三大舰队里,实力最强的是第三舰队,甚至在某个时期里,其余两个舰队加起来也赶不上第三舰队。

    但是,尽管航母直属最高统帅部指挥,但是它们的母港却全都在北方,受限于物理距离,航母要支援南海方向需要更多的时间,快速反应能力受到限制。

    大家都能看得出来,要么在南方合适的地方修建航母临时母港,要么在选南方选一个地方作为新航母的母港。显然,后者更加靠谱。

    一个港口并不是能够靠泊航母就万事大吉了,要具备基基本的维修保养能力,要具备补给能力,附近要有具备完整舰载机保障能力的机场。

    几个条件筛选下来,五亚是最合适的。

    相较于直升机机场,固定翼飞机的保障相当复杂,对机场基础设施的要求更高,对土地的使用面积更大,几个条件下来,也惟有五亚最合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