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小莹的阵地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在木沙航空站焦急等待着的党为民、薛正荣等人终于等来了上级的命令——按照新的作战方案执行。

    以037号战机为首,四架歼-15、四架歼-8HG组成的机群驶出停机坪,在滑行道上呈大象漫步状,紧接着以双机密集起飞的方式起飞。

    此时是一月二十七日,大年初三,53号舰出海的第七天。

    战机起飞后取捷径飞向苏拉威海西部海域,在此过程中完成机群的编组,飞行高度在最经济适航的九千多米高空,九架战机组成了一个大机群,全然不考虑隐蔽的问题。

    这既是对目标的一种威慑,也是实现最大航程的办法。

    简单地说,九架战机的飞行员们把战斗机当客机来开了,最大滑行距离、最合适的爬升率,以达到用最少的燃油达到起飞的目的,节省下来的燃油哪怕在任务空域多待一分钟,对李海都是莫大的帮助。

    爬升至九千九百米后,东边的太阳清晰可见了,薛正荣拉下飞行头盔面罩,驾驶037号率领机群保持在该空域层飞行。

    无法规避的是,在进入阿拉苏海中部空域时,机群必须要下降飞行高度至七千米以下,因为以上空域层有多条民航航线密集交叉,要避免与民航客机的活动区域形成冲突。

    一个小时后,即5时05分,53号舰与空中支援分队建立了联系,确认空中支援分队将于5时30分准时到达指定空域与53号舰进行会合。

    李海立即让直-9C(H)舰载直升机做好随时起飞的准备。

    因为53号舰自己的载机在机库里,新青年舰的这架国产型号的海军型直-9是一直停放在飞行甲板上的,机务人员对它保持了密集的检查,确保随时能够起飞。

    庄小莹突然来到舰桥找到李海,态度坚决道,“我留在舰上继续执行采访任务,作为军事记者、战地记者,这里同样是我的阵地。”

    李海转过身看着庄小莹,说,“不是说好了吗,你带随舰采访组回到新青年舰,你们本来就是要采访他们的。”

    “李舰长你这个意思是把我当工具咯,用完了就扔,你这是不负责。”庄小莹微微昂了昂下巴,据理力争。

    “我没这个意思……”李海看了看四周,示意庄小莹借一步说话,于是来到舰桥外走廊处。

    李海这才沉声说道,“我不是跟你说了吗,你要把相关的素材带回去,帮我们舰竖立几个典型出来,你留在这里什么也干不了啊。”

    “你交代的事我已经联系好了,同事们会跟进。”庄小莹诚恳地说道,“请你理解理解我的工作,对我来说,接下来的时间非常重要,你应该知道,接下来有可能发生的事情以及出现的场面,是绝大部分军事记者终其一生也难以得见的。”

    李海皱着眉头盯着庄小莹看,这姑娘不是功利之人,不对劲。可是转念一想,庄小莹说得没错,对事业的追求是可以无关功利的,庄小莹喜欢当军事记者,怎会轻易错过近距离与航母对抗的场面呢?

    此时,陈启明走了过来,到了跟前,他说,“小庄说得没错,她是战地记者,这里也是她的阵地,让她留下吧。”

    政委已经同意了,李海便再不能坚持了,况且,按照新的对策,53号舰所面临的危险是大大降低了的。

    李海无奈地摇头,“好,你都把政委抬出来了,我还能说不吗?”

    “谢李舰长。”庄小莹高兴得直跺脚,她还真的担心李海让人把她给架上直升机,他真干得出来。

    庄小莹高高兴兴走了,李海和陈启明凭栏并肩而立。

    此前一段时间里,陈启明一直在各舱室里与官兵们谈心,安排生活上的事情,极大地替李海解决了后顾之忧。

    和其他人一样,陈启明现在对李海可谓是刮目相看,谁要是再质疑李海的舰艇指挥作战能力,他陈启明第一个不答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