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航

    吴光伟下达了可以滑出的指令。

    两架苏-30MK2次第滑出停机位,沿着滑行道来到起飞位置,僚机于洋在蔚蓝的一侧靠后一些的位置,这是双机编队起飞的标准队形。

    天公不做美,他们开始滑跑起飞的时候,又降雪了。

    苏-30MK2咆哮着拉起,以标准的双机编队持续爬升到1500米高度,然后转向西南方向。

    丹凤场站是少数几个常年使用向北起飞的场站之一,因为常年西北风,与沿海以及内陆很多机场的情况正好相反。

    大岭山脉呈现南北走向,确切地说是从东北往西南走,把内蒙古高原和松辽平原分割出来,是这两大地形的分水岭,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原始森林,是我国重要的林业基地之一。

    蔚蓝他们要距离丹凤场站一百二十公里外的位置转向进山,然后沿着山脉走向往西南方向飞,低空突防两百公里后转向出山,爬升到六千米高空后返航。

    比较简单的飞行路线,从路线来看,也算是比较简单的训练,但是在当前的气象条件下,这个过程充满了未知数。

    李海一直关注着山区上空云团的变化。

    没过多久,蔚蓝编队转向进山了。

    李海询问,“训练小组,报告山区气象情况,能见度如何?”

    蔚蓝回答,“遍布浓雾,气流紊乱,能见度八百。”

    其实,此时蔚蓝已经后悔了,山区的天气比他预料中的还要恶劣。

    他不是蛮干的人,马上请示,“塔台,请示从两百米高度差突防训练。”

    原定是要钻山的,也就是说飞行高度是在1400米以下的,这个过程要不断避让山岭,贴着山地进行飞行。

    然而,在能见度只有八百米的情况下,这么做无疑是找死。

    所以,蔚蓝果断请示更改计划,把飞行高度提升到1600米,既和最高峰1400米的海拔有200米的高度差。

    这是一个安全的高度。

    李海松了口气,吴光伟也松了口气。

    正要说话,气象员突然报告,“航路前方形成积雨云了,可能会有大降雨!”

    李海连忙查看了山区的温度,比平原这边要高好几度,强降雨避免不了。

    吴光伟经验很丰富,他迅速看了一眼后,说,“可能是雨夹雪。”

    他马上呼叫蔚蓝,“训练小组注意,前方三十公里可能会出现强度雨夹雪,注意避让。”

    “训练小组收到!”

    蔚蓝已经意识到自己托大了,高寒山区的情况和南方山区完全不一样。那厚厚的浓雾就像是在风挡外面蒙上了一层厚厚的薄纱一样,只能勉强看到大约八百米外的山岭的轮廓。

    那团积雨云突然发作,强烈的雨夹雪劈头盖脸地砸下来,而且范围在迅速扩大,瞬间覆盖了来不及避让的两架苏-30MK2。强烈的气流突然变得紊乱起来,飞机姿态遭受到严峻考验。

    “塔台!情况不对!请求返航!”蔚蓝马上呼叫塔台。

    此时还搞什么训练,能顺利飞回去就不错了!

    吴光伟大声说道,“训练小组可以返航!转向120出山,高度六千以下自由选择!”

    “训练小组收到。”

    蔚蓝和于洋马上转向,同时持续爬升高度。

    李海诧异看到雷达显示屏上代表着训练小组两架战机的绿色小点在向320度转向,也就是朝西北方向去了。

    吴光伟皱着眉头呼叫,“训练小组,航向120,你在320方向。”

    蔚蓝一愣,检查了仪表数据,回复道,“塔台,我是在120航向上,请确认。”

    吴光伟扭头对李海说,“检查航向。”

    李海马上和雷达操作员检查设备情况,恶劣天气下,设备会出现失灵或者大误差情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