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

    朝廷黑暗,到处都是贪官污吏,到处都是欺压百姓的土豪劣绅,他们上下勾结欺瞒皇帝,鱼肉百姓。陛下心怀百姓,为了整顿大明江山,为了让天下百姓过上好日子,便成立了禁卫军,所以咱们是一家人。”周雄大声喊道。

    “恁不要骗俺们,皇帝要想对付贪官污吏下一道圣旨就够了,干嘛还要成立军队?”台下突然有百姓喊道。

    “这位老乡问得好。”周雄先是夸了一句,然后道,“在天下人看来,皇帝至高无上,要谁死谁便不能活。可事实并非如此。皇帝只是一个人,从小生活在皇宫中,很多皇帝一辈子都没有出过北京城。皇帝的周围到处都是官员,听到的看到的都是官员士绅们让他听到看到的,根本没有机会接触百姓。即便皇帝知道民间疾苦,也不是下一道圣旨就能解决,因为朝廷地方都是士绅官员们在管着,光下旨根本没用。比如皇帝规定每年征收的钱粮,每亩地才合不到一钱银子,你们交了多少?”

    “我家没有田地,每年田里产的粮食七成交给赵乡绅,剩下三成才是自己的。幸亏去年李公子来了南阳,帮我们说话,赵乡绅才同意把田租降到六成。”一个胆大的老农说道。

    “我家也是一样,租种赵乡绅家的地,自家没有田地。”其他人也纷纷说道。

    “难道整个张湾村就没有自耕农吗?”周雄诧异的问道。

    “有的,张秀才家里有地。”有人叫道。

    很快,一个身穿澜衫的秀才不情不愿的来到台前,冲着周雄微微拱手。

    “这位相公,请问家中有多少田?缴纳的田税几何?”周雄笑着问道。

    “家中田地不多,只有八十亩而已,在下有着秀才功名,可免去两丁的徭役和两石的粮役,交税的田地每年所缴田税确实是一钱银子。”秀才说道。

    “若是你没有秀才功名,每亩田地又会缴纳多少税银?”周雄问道。

    “正税确实是一钱左右,但县里还会征收一些徭役银,也摊在田税中,大概每亩田地要缴纳四五钱银子吧。”秀才解释道。

    “这些年越来越冷,几乎每年都有旱灾,南阳的田地虽然肥沃,一亩田一年所产顶多一石多粮食,卖到镇上的粮铺顶多能卖到一两银子,却要缴五钱作为税赋,剩下的够一家吃的吗?”周雄继续问道。

    “何止五钱啊,官府时不时的还让缴纳其他杂税,田地所产大半都交给了官府,若是碰到大灾年,田地所产连税赋都不够,只能卖地卖儿卖女,我也就是有秀才功名,能减免徭役和部分田税,要不然也得和他们一样。”秀才叹道。

    “可是你们知道吗,官府征收的这么多税银,每亩田只有一钱银子交给了朝廷,交给了陛下,剩下的都被地方官府贪了。两年前,陛下就已经下旨,停止征收辽饷和剿饷,还宣布从此以后永不加赋,可为何你们缴纳的赋税还这么多?”周雄厉声问道。

    “嗡”的一下,下面的百姓沸腾了。

    “皇帝真的说永不加赋吗?”

    “皇帝真的停了辽饷吗?”

    百姓们纷纷问道。

    “那是当然,陛下的圣旨早就下到了各省各府各县,县衙里面肯定有相应的公文。”周雄道。

    “他说的是对的,确实有这样的圣旨。”那秀才证实道。

    “狗日的当官的,明明皇帝都不加收税赋了,还让咱们交那么多。”

    “那赵乡绅也不是东西,去年骗咱们说朝廷要征徭役去辽东,让咱们多交一成田租,他去和官府说免了咱们徭役,咱们都被他骗了。”

    “当官的没好东西,乡绅们更是王八蛋。”

    百姓们纷纷骂道。

    “大家静一静。”等百姓们骂了一阵,周雄抬起双手,于是叫骂声弱了下来。

    “大家应该都清楚了吧,明明陛下已经下旨减免税赋,地方官和士绅们却根本不听,山高皇帝远,便是陛下也拿他们没有办法,因为他们控制着朝廷,控制着地方。无奈之下,陛下只能亲自组建军队,为的就是对付这些贪官污吏、土豪劣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