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的局势

    阿敏心里清楚,恐怕等不到德格类赶到,赫图阿拉便已经陷落了。这该死的明军,出现的太突然,行军速度太快了!

    果不其然,德格类率领沈阳八旗兵刚到抚顺,便得到了赫图阿拉失守的消息,又探知明军兵分两路,一路经过鸦鹘关向威宁堡,一路从赫图阿拉攻向萨尔浒。

    若是迎击北路明军,那么南路明军将会轻易攻破威宁堡,然后向西直捣辽河腹地。从威宁堡不仅可以向西进攻辽阳,也可以向西北进入辽沈之间,广阔的平原无数的村屯,将尽遭明军蹂躏!

    现在大金国的菁华尽在辽沈之间的平原。宽甸被毁了,建州旧地被毁了,大金国虽然有损失却仍然能支撑。若是辽沈之间再被毁了,大金国就真的完了!

    辽阳的军队抽调不出来,德格类手中只有一万余旗丁,只能集中兵力全力对付其中一路明军!

    德格类顿时进退维谷,一时间竟然不知道如何是好。

    多少年了,自从萨尔浒之战大胜明军以后,满洲八旗面对明军从来都是主动,想攻哪里就攻哪里,还从来没有如此狼狈过。

    长期的胜仗,让八旗将领都有了傲气,都瞧不起明军战力,都认为明军只会躲在高大的城墙后面,正面作战根本不足为虑,德格类也是如此。

    然而现在,明军竟然出动出击,接连攻下大金国这么多地盘,而德格类自己也在明军手中吃了败仗。接连受挫后,让德格类心里产生了极大变化,面对明军一时间有些手足无措,不知道该如何应付了。

    是选择全力出击,先击败北路明军,再挥军南下,歼灭南路那支明军偏师?还是先集中兵力对付南面那支明军偏师?毕竟根据情报,南面那支明军只有数千人,应该好对付一些。

    仔细考虑之后,德格类终于决定,留下两千旗丁连同三千包衣厮卒守旅顺关,带着八千旗丁南下,先把南路明军偏师灭了再说!

    旅顺关地势险峻、易守难攻,明军不攻下旅顺关便无法继续向西进攻沈阳,留下五千人马足以挡住明军一段时间。关键是北路明军多达两万,仅凭自己这一万旗丁,未必能打得过人家。

    而南路明军才五六千人,自己有八千旗丁,兵力几乎是他们两倍,迅速把这支明军歼灭应该没有问题!

    不过想想海州时,自己损失惨重的那一战,德格类一时间又没有了底气。

    南路的明军有五六千人,自己即便能击败他们又会损失多少?而且这支明军这么少的兵力敢单独出击,未必没有凭仗,自己别再中了明军计策!

    仔细想过后,德格类不敢冒险,派人给辽阳的阿敏送信,请阿敏从辽阳派出一支军队,和自己夹击明军。

    接到德格类的请求后,阿敏也很无奈。不过想了想后,还是派出了五千旗丁。

    主要是从鸦鹘关过来这支明军威胁实在太大,一旦让他们突破威宁堡进入辽沈之间,将会有无数屯村旗人惨遭蹂躏。

    所以在阿敏看来,德格类这次的选择还是正确的。

    即便调走五千旗丁,辽阳城内还有一万五千旗丁,紧急征调下,还可以征集一两万包衣守城,虽然这些包衣没什么战斗力,但从城墙上往外扔石头总是可以的。

    以两三倍的兵力,先把这支明军偏师灭掉,然后就会从容很多!阿敏考虑的非常清楚。

    于是,五千旗丁从辽阳出城,一路向东,向着威宁堡而去。

    五千八旗兵离开了辽阳城,自然瞒不过明军耳目,消息很快传到了鞍山驿。

    此时,鞍山驿明军大营,经过数日的磨合之后,辽西、辽南、东江三支明军终于选出了临时的统帅。

    曹文诏和刘兴祚放弃了争抢,皆同意以海防总兵周遇吉为临时统帅。

    曹文诏考虑到自己所部都是骑兵,和建奴大战时自己必然要带领骑兵在第一线,而要是当主帅的话需要坐镇中军,这让他有些不喜欢。再加上周遇吉是自己侄子的好友,和自己也算有交情,让周遇吉当这个主帅也没什么。当然,让刘兴祚当主帅的话,根本不可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