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微星系的良性循环

 刚才吉野仁在场的时候也说了,经济危机对日本的影响非常大,市场的消费热情断档式下跌。

 07年的时候,日本的手机销量突破5000万台。08年金融危机爆发,销量直接暴跌到了3600万台,09年又跌到了3400万台。

 很多时候不消费了,不是因为没钱。

 而是失去了消费的冲动。

 优秀的“内容”,就是刺激消费的绝佳法门。

 最典型的代表就是后来国内兴起的直播电商产业,一经出现,就轰轰烈烈,对传统电商模式造成了极大的冲击。

 不过,直播电商也有高低区分,低端的直播电商,就像个低端的街头小贩一样不断地吆喝,语速快得跟机关枪似的;还有的则是在“演戏”,跟街头卖艺似的,通过卖艺来号召观众下单;还有一些更低端的,要通过吵架、打架来吸引人气。

 高端的直播电商,就像nasa的科学家,讲了一堂天文课,孩子们怀揣着对宇宙的憧憬就去买了天文望远镜;又像《百家讲坛》的讲师,讲了一段辉煌壮阔的历史,听众们就会内心好奇和崇敬,去购买相关的书籍进一步的阅读。

 可不管是演戏、卖艺、吵架,还是殿堂级的讲座,其实都是内容,是内容背后所带来的主动型消费。

 如果是娱乐内容,受众很广,那带动的消费力就更大了。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好莱坞商业大片。

 5月份漫威影业上映的《钢铁侠2》,周不器看过相关的数据,过去4个月单是衍生品市场就为紫微星环球带来了1.7亿美元的收入。

 内容电商的理论很前沿。

 别说现在才2010年了,就算是2020年,那也是世界上最前沿的电商理论,除了在互联网商业模式上有着极致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中国互联网人,全世界谁都玩不转。

 不是老外不接受这一套,是包括亚马逊、facebook在内的一些巨头都缺乏类似的创意和执行力。tiktok在海外推出了直播电商后,一样把老外迷得神魂颠倒。

 内容电商的思路很超前。

 现在这个阶段,放在国内不合适,欧美也不行。

 只有日本可以。

 这里有着全世界最成熟的电商沃土。早在二三十年前还没有互联网时,日本的“通贩业”就非常发达了,就是“通信贩卖”,靠着电话、报纸、电视、杂志、广播等媒介来卖货。

 “内容电商”的模式其实早就在日本出现了。

 当时有商家在杂志上打广告卖货,有意向的消费者拨打杂志上留下的电话去下单,并留下收货地址,然后给指定的银行卡汇款,就可以等待收获了。

 后来有人发现,这种硬广告效果不好,用讲故事的模式似乎销量更好。比如在杂志上写一篇文章,文章里的重要道具就是想要销售的商品。读者看过故事,就会迸发出很强烈的购买欲,就会积极地打电话下单了。

 完全可以把这套模式搬到互联网上。

 周不器把唐斌辰和陈东派到日本来拓展市场,也有好几年了,很多时候了解得越多,就越觉得当地人的商业思维真是太陈腐、太守旧了。

 要是国内有这么好的商业土壤和社会氛围,商家们早就玩出花了。也不至于等到十年后短视频爆发了,才有机会把类似的生意做起来。

 对周不器来说这当然是好事,本土电商行业缺乏对互联网的深刻理解,恰恰就是京淘在稳住脚跟之后,争取更多的市场份额的机会!

 围绕着内容电商,周不器跟陈东说了一大通。

 他没提前准备过,也没找韩教授帮忙做出一套闭环型的理论。但是没关系,陈东是自己人,把大概意思讲清楚了就行,细节上的一点小纰漏不重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