俱乐部的生态系统

 只要法案通过,至少也是几百亿美元的经费。到时候,全美的政企就会抢着上云,而云计算产业才算真正地在欧美找到了一个确定的方向,就是亚马逊云和紫微云主导的基础设施服务的方向,微软云正式转型、进场。

 到时候,这个行业的竞争会非常激烈。

 如果紫微云早早地布局大数据传输这个领域,就会形成很大的优势。

 周不器不为所动,“这种基础设施的投入成本太大,单单是遍布全球的云数据中心,那就是几百亿美元的投资经费,我们就已经吃不消了。这件事先搁置,我回头再考虑考虑。”

 库里安道:“这是个机会。”

 “就这样,我要赶飞机,先走了。”

 周不器不给他说话的机会了,直接离开酒店,去了机场,打算飞回曼彻斯特。

 他当然知道这是个机会,可这件事太难做,投入太大。

 紫微星国际的海外业务能否如预期地发展起来,现在还是个未知数呢,云计算就是个无底洞,资金压力太大。这时候再去铺设什么配套性的大数据传播光纤,那开销就更没边了。

 理论上来看,库里安的说法当然是对的。

 云计算行业的起势比较慢,市场教育的时间比较长。可是流媒体的起势很快,也就是几年的事。

 流媒体同样是大数据的传输。

 事实上是到了2015年的时候,运营商们就受不了了,就集体造反了。

 美国这边有“网络中立”原则,对运营商来说,就是不能区别对待。比如奈飞买了2m的光纤,一个初创小公司也买了2m的带宽,双方的价格应该一样。

 可实际的应用中,奈飞那边几乎每天都是满负荷运转,创业公司这边可能每天只有10个小时的2k带宽的使用率。

 所以就消耗来说,奈飞是创业小公司的几万倍!

 可因为“网络中立”原则,双方交的网费都一样。

 硅谷的苹果、亚马逊、脸书、奈飞、微软、谷歌这六大跟流媒体相关巨头,他们消耗的宽带成本占了市场中的56%。

 可运营商从他们身上赚到的钱,还不足10%。

 这就太不公平了。

 运营商大量投资建设的网络基础设施,最终都便宜了互联网巨头,他们就很不满意,开始反击,闹进了国会。

 闹了两年,他们成功了,美国的通讯委员会真的取消了网络中立原则,他们可以区别对待地向巨头们收取高费用了。

 如果紫微云这个时候搭建了自己的宽带运营体系,到时候大数据的传输用自家的体系,表现出紫微云的核心竞争力;小数据的传输用运营商的体系,还可以享受到“小公司”的宽带费,减少了运营成本。

 不过这件事需要跨行业,周不器兴趣不是太大。

 他做的这些商业布局,很多都是国内和国外要产生联动效果。国内做得好的产品,推广到国外;国外做得好的产品,推广到国内。相互学习、相互借鉴,最大化地减少试错成本。

 可是运营商这行不太行。

 在国外可以搞,可就算搞成了,也没法向国内推广。这跟周不器的整个大框架下的商业理念相悖。

 这件事以后再说!

 先看球!

 本赛季欧冠的四分之一决赛曼联vs拜仁的次回合比赛,在老特拉福德打响。

 这是本轮比赛的第二个比赛日,昨天的比赛中,国米战胜莫斯科中央陆军,巴萨战胜了阿森纳。半决赛的第一组对决已经出现了,国际米兰vs巴塞罗那。

 第二组对决则有点一边倒。

 除了曼联vs拜仁这一场,另外一场是里昂vs波尔图,是两支弱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