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眼和马赛克

    “假的。”

    小超人有点失望,“哦。”

    “能具体说说吗?”

    周不器却被小超人的这番话提了个醒,觉得这非常重要。

    紫微星在做一个项目,叫微点地图,对标的是谷歌地图。

    谷歌地图使用的是美国的商业卫星,然后对地球进行拍照,传输到计算机上进行数据的处理和整合,就变成了精密到泄密的谷歌地图,在上面甚至能看到小区里的花花草草。这主要就是源自技术的强大,美国的商业卫星精密度比国内的军用卫星还高。

    这已经危害了国防安全,会被拍到很多机密场所。这些机密场所到底是什么,美国人不知道,所以拍到也没用。

    可“谷歌地球”、“谷歌地图”上线之后,提供了“标记”功能。

    也就是说,谁知道这些场所是什么,就可以在上面进行标注。很多国人不明所以,就标上去了。或者一些坏人收钱了,就偷偷过去调查,调查清楚后再标注上去,这有泄密的嫌疑。

    所以国内的做法一方面是限制相关产品的使用,一方面是推出国产可控的类似产品。这个重要的关乎国家安全的任务,主要由百度地图和微点地图来承担。

    可是,国内的商业卫星拍摄的精密度太差怎么办?

    国家地理局等相关部门就组织了一些民用或者军用直升机,对大城市进行航拍。这种航拍的精密度可比卫星高多了。

    可问题又来了。

    国家这么大,怎么可能都用航拍?哪有那么多经费,哪有那么多人力物力和飞机啊?(实际上现在也没解决,直接一劳永逸地封杀谷歌完事)

    解决这个问题的又是周不器,他牵头联系了国家地理局和八吉星,订购了一批无人机,通过无人机来进行拍摄。

    记录国家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这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战略性非盈利项目。

    可这里还有一个问题。

    无人机的技术不够成熟,拍摄的时候可能不够稳定,就会导致拍出的画面失焦、模糊,甚至因为阳光、曝光等原因,出现许许多多的细节问题。

    无人机航拍,肯定不如人坐在直升飞机上用长焦镜头的专业相机来拍摄的效果好。

    眼下的这个多媒体实验室的研究项目,似乎能解决这个问题!

    多媒体实验室,顾名思义,研究的就是“投影”、“成像”、“图片处理”的实验室,在这个领域,他们比人工智能专家沈向阳还要专业。

    通过人工智能算法,把无人机拍摄下来的照片进行处理,变成清晰的照片,就可以跟人工航拍的效果差不多了。

    因为这是紫微星的项目,微点地图就有技术垄断权,微点地图就可以对百度地图进行压制了。

    一举多得啊!

    更有甚者,甚至可以推广到军用领域。

    比如军事侦查,把拍到的模糊图片清晰化处理;比如国内的卫星拍到的国外画面太模糊,也可以清晰化处理。

    不过,这显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汤教授说道:“在警方和fbi的探案过程中,经常能获得一些犯罪嫌疑人的模糊照片。如果能对照片进行超分辨率处理,把照片变得清晰、漂亮,就会大大地提高破案率。可实际上这件事美国已经做了几十年,至今都无法做到。”

    周不器问:“为什么?”

    “算法的问题,”汤教授叹了口气,“我们对过去的算法很失望。”

    周不器问:“基于人工智能的深度学习可以解决吗?”

    汤教授道:“这件事很复杂,计算机处理的是0和1两种信号。通过这两种信号完成一些人类行为的判断,会非常复杂。比如这里有一张桌子,我们一眼就能看见,不要反应时间就能判断出来。可计算机如果要从图片中识别一张桌子,可能需要上百万次的计算才行。实际上,过去这几十年的图片识别领域,计算机的处理效率远远低于人眼。连人眼都看不清的东西,计算机就更不可能看清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