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学习

    可是互联网不一样,分享属性很强。

    在国内做互联网,依旧能够阅读到最顶级的文献材料,掌握到最前沿的技术动向,有很多志同道合的人可以交流观点和想法,依旧可以成为引领整个行业的那个人。

    既能引领整个行业,又能实现个人价值,还能有学术成就,同时还能报效国家……何乐而不为?

    “国内这几年,涌现出了一批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家,后来我才发现,这些人都是你带出来的。”

    在清华科技园的咖啡厅里,周不器半开玩笑的说。

    沈向阳自谦的摆摆手。

    却没有反对。

    因为这就是事实,国内目前从事该领域的1000多位比较有能力的人中,90%都有过在微软研究院工作的经历,都是沈院长带出来的。

    顿了一下,沈向阳很奇怪的问:“你不是计算机专业的,为什么会对人工智能这么感兴趣?”

    “我知道这是未来。”

    “好答案。”

    沈向阳忍俊不禁。

    周不器缓缓的道:“不知道许亮杰跟你说没说过,紫微星目前有两个内部项目,也属于人工智能的范畴。”

    沈向阳道:“他没跟我谈业务的事。”

    周不器点了点头,“嗯,这算是公司机密。我跟你说说。其中有一个项目,是个性化的内容分发,根本不同的用户信息,来通过信息流的方式分发相应的广告和内容。”

    “朋友网的广告?”

    “对,主要是今日头条,这是我们内部的一个项目,9月份会上线,会有内容的分发。”

    周不器就简单的说了一下今日头条内容分发的理念。

    沈向阳略作思考,沉吟道:“如果是这种模式,简单的个性化分发是不够的,这不够精确。必须要有更复杂的算法支持,这需要使用到深度的计算机学习。”

    “什么说?”

    “嗯……”

    沈向阳有些头疼,他最烦跟外行探讨深度的技术问题,可对方是老板,又不能不解释,想了一下,说道:“这样,你问我5+5等于几。然后我模拟计算机,给你解释一下。如果我说错了,你要给出正确的答案,然后多问几遍。”

    周不器觉得挺有趣,笑道:“行,那我问啦。咳咳,5+5等于多少?”

    沈向阳道:“88。”

    周不器微微一愣,明白了他的意思,帮他改正,“不对,是10。5+5等于多少?”

    沈向阳道:“24。”

    “不对,是10。5+5等于多少?”

    “17。”

    “不对,是10。5+5等于多少?”

    “12。”

    “不对,是10。是5+5等于多少?”

    “10。”

    “对了。5+5等于多少?”

    “10。”

    “5+5等于多少?”

    “10。”

    沈向阳做出了这个解答,然后接结束了这个问题,“这就是机器学习的逻辑。当然不是算术了,而是计算用户对广告或者内容的喜好度。其实针对广告的个性化投放,不能根据广告本身,而是根据内容。朋友网的个性化广告我看了,主要就是根据用户的个人信息,这略显粗糙,准确率也不高。”

    “那应该怎么做?”

    “通过机器学习,把广告和内容捆绑。比如阅读内容A的用户,都喜欢广告A,两者就可以对接了。这个比较简单。更复杂的是内容投放,要结合统计学习和神经网络,通过机器学习,让计算机学习用户的阅读习惯。就像刚才的算术题一样,一开始,错误率比较大,越是学习,错误率就越小,就越贴近正确答案,即用户的阅读习惯。”

    周不器不太服气,透露了点小秘密,“朋友网的个性化广告分发算法,是Facebook做出来的呢!嗯,我们是合作伙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