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良心啊

    “嗯?”

    薛宝珊眸光微动,眼神迥异。

    周不器轻咳了一声,“我是说……嗯,要不咱俩先把事办了吧!”

    薛宝珊没听懂,眨眨眼,“什么事?”

    “那个事。”

    周不器挤了挤眼睛。

    薛宝珊脸蛋大红,嗔恼的白他一眼,往旁边挪了挪身子,离他更远了,娇声拒绝,“我不!周同学,你别欺负我!”

    “你不觉得生米煮成熟饭是个好思路吗?”

    “一点都不好。”

    “夹生饭也行。”

    “不!”薛宝珊坚定地拒绝,娇哼了一声,“周同学,你又耍流氓了,这样不好,你要改。反正在这件事情上,我要尊重妈妈的意见。”

    周不器深吸了口气,“行!那就这么说定了!”

    薛宝珊低头,犹豫了一下,又挪了挪身子,挨着他身边,螓首枕在他的肩膀上,依偎在他怀里,轻柔又略带几分哀婉的说:周同学,我妈妈这辈子太苦了。我就是她的全部寄托。我不能让她失望。

    周不器轻轻搂着她,笑道:“交给我,小事一桩。”

    薛宝珊幽怨的说:“周同学,你就是太渣了。女朋友太多了,大家还不避讳着还住在一起,这……这太奇怪了,跟古代妻妾成群的大家族似的。”

    “响应国家号召,弘扬传统美德嘛。”

    “呸呸呸!”

    ……

    IT圈子有一个比较重要的产业——外包。

    就是把自家的一些需求,交给别的公司代为开发。等项目做好了,己方给钱交割就好了。

    这个现象的本质是什么?

    省钱。

    比如紫微星,最新的应届毕业生没入职前,平均工资将近2万。这可是一笔巨大的人力消耗。公司花这么多的钱养人,肯定是要给他们安排一些符合身价的工作。

    如果是一些太低端的工作,月薪5000块的工程师也能做,为什么让这些月薪2万块的做?

    这不是浪费吗?

    所以,就要把一些低端的廉价的工作外包出去,给自家的比较优秀的程序员做相对较难的工作。

    外包公司从大公司里接项目,不需要招太厉害的工程师,只需要一些低端的能吃苦的码农就行了。反正接到的项目也没什么技术含量。

    这根本不是技术活,而是体力活。

    码农,就是写代码的农民。

    所以在外包公司里,永远学不到技术。

    不过,一般热衷于外包的科技企业,都是中小型互联网企业、政府、事业单位以及非互联网的科技公司。比如华为、中兴、移动等公司开发互联网产品,技术不太难的话,就会选择外包服务。

    对大互联网公司来说,一般不玩外包。

    因为外包也有弊病。

    代码不可控。

    5000块钱工资程序员写的代码,一定比1万块钱工资程序员写的代码差。就算都能跑起来,可蕴藏着的漏洞风险不尽相同。

    因为是别人写的代码,修改起来也费劲。

    所以对互联网大公司来说,很多领着1万块、2万块工资的程序员,干的活跟外包公司5000块钱工资的程序员没什么太大差别。

    怎么来弥补大公司的损失?

    加班!

    干更多的活,来把那部分工资差价给补回来。

    对真正T5以上的专家级工程师来说,他们做研发,做高技术的项目,反而不会被加班拖累。因为做研发是一个“想象力”的活,跟底层的劳动力密集的重复性的工作不同。耗时间没有意义,得靠灵感的火花才行。

    所以这种技术大牛们经常就是聊天喝茶、看书学习做运动,一天真正写代码的时间,也就是四五个小时。

    这种现状,就决定了科技大环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