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下

    周不器有个优点,就是脸皮厚。

    总能厚着脸皮不停的找人请教。

    柳老总、雷俊、张朝洋、李国清、俞敏红、周红衣……基本都当过他的老师。

    不过,在京圈混,基本上都是柳老总那一套。

    周不器在这里混的时间长了,感觉不太对。身上柳老总的管理哲学烙印太深,并不是个好事。如果是做平庸的企业,这样就够了。可要做伟大的企业,就一定要有更高规格的视野,要跟更多更牛的人讨教。

    最好的选择,当然就是往南方走。

    把所有的骨干都带上。

    飞机上,周不器跟石婧琳坐在一起。

    她在翻看着华为的资料,很感慨的说:“你说咱们要不要也去买IBM的商务咨询项目,跟他们学管理?”

    “不用。”

    “为什么?”

    “材料上不是都写了嘛。”

    “是吗?我没看到。”

    周不器道:“IBM提供的是企业改革的商务服务。就是说九十年代的时候,华为是量产型的公司,后来任老总觉得这个方向不行,要向创新型企业转型。可怎么改革,怎么平衡研发和财务、市场等等方面的关系,却没有头绪。”

    “以前华为也是量产型的公司?跟联想一样?”石婧琳还真不知道,主要是华为太默默无闻。

    周不器点了点头,“对,转型成功了。这样大刀阔斧舍掉半条命一般的改革,一般人还真干不出来。”

    石婧琳扭头看他,“联想会改革吗?”

    周不器瞥她一眼,淡淡的道:“就跟足球比赛是一个道理,赢球的时候不变阵,输球的时候才寻求变化。先是首发球员的变化,然后是战术的变化。如果都不行,那就只能换教练。”

    “如果换教练也不行呢?”

    “那就只能大清洗,重新建队了。像华为这样,明明在一直赢球,所有队员都高高兴兴的,士气如虹。结果老板莫名其妙就开始大清洗,要重新建队了,这种事情放眼全世界都很罕见。”

    “任老总真厉害。”

    “是啊。”

    “还好,紫微星本来是创新型企业,不需要转型。”

    “唯一不变的是变化。”

    周不器说了一句很装逼的话。

    石婧琳翻了一个大白眼,“别跟我玩文字游戏。”

    旁边都是同事,两人也没法有什么逾矩的行为。

    飞机上挺无聊的。

    早上出发,不到中午就到了。

    华为方面特别热情,专门安排了午餐。

    结果一问,才得知任老总因为私事,去外地了,要明天才能回来。

    这就不好多问了。

    下午,调研就开始了。

    周不器却带着秘书离开了。

    对方的老板不在,他也不好在场。

    早在半个月前,马平山就带着他的8个人的团队南下了。其实,他的团队有17个人,不过剩余9个还没毕业。

    在这里注册了一个公司,因为是8位创始人,名为“八吉星”科技公司,主营项目就是无人机。

    过去这大半年里,马平山团队做的无人直升机,一共卖出去了107架。

    数量不多,但基本上已经市场饱和了。

    这年头,无人直升机毫无市场价值,要么卖给研究所,让他们研究使用;要么是卖给大型国企,让他们举办活动时,来用来撑牌面。

    这个领域已经没空间了。

    庆幸的是,靠着卖无人直升机,他们大赚了一笔,是带着2000万南下创业的。

    以前,他们都是挂靠在校内网旗下。

    现在dú • lì 出来自主创业,大家就可以拿到股份了。紫微星持股70%,马平山持股20%,剩下的7个人总计持股10%。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