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3章 大唐邮局(习惯性万字大章了)

如果是换成其他的人听了,估计也不会有什么问题。

反正千百年来就是这样的,又不是大唐才如此。

这么多年都过来了,说明家书传递不顺畅也没有什么大问题的。

但是李宽显然是不这么认为的。

“不,这样是不够的!

朝廷的公文能够通过驿站来传递,那么普通百姓的信件是不是也可以通过驿站来解决呢?

伴随着大唐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员流动也比以前多了很多。

以前的百姓,可能一辈子都不会离开居住的县,所以大部分人对于信件的传递,其实是没有需求的。

可是现在不同了,很多背井离乡的百姓,也希望能够有机会跟家里报个平安。”

李宽的这话说完之后,唐俭就立马感到有麻烦事朝着自己招手了。

千百年来都没有解决的问题,现在想要解决的话,肯定是没有那么容易的。

“太子殿下,虽然通过努力,大唐百姓的识字率比前朝有了提高。

特别是在长安城,很多人都能识文断字了。

当时放眼大唐,大部分的百姓其实还是不识字的。

哪怕是他们可以传递书信,大家也都不会写,不会看,这方面的需求,应该也不见得有那么旺盛吧?”

唐俭的这个观点,应该也是代表了不少人的意见的。

整个大唐,九成以上的人应该还是不识字的。

对于不识字的人来说,写信也好,看信也好,显然都是一个问题。

“你说的没有错,确实很多人都不识字。

但是这并不妨碍他们写家书啊。

不识字可以找到识字的人去写,看不懂信件,可以找能够看懂的人去看。

每个乡村,总能找到一两个识字的。

现在问题的关键是怎么让家书能够顺利传递到大唐的各地,这才是最难的事情。”

李宽一边说着话,一边想着到底怎么把大唐的邮政系统给建设起来。

虽然已经有了驿站了,但是那主要是在各个州县之间起到传递作用。

要想让每个百姓寄出去的信件都能顺利的到达目的地,显然单靠现在的驿站是绝对不够的。

这时候,李宽想到了后世bā • jiǔ 十年的邮差。

虽然进入到新世纪之后,邮差的身影已经越来越少见了。

但是在bā • jiǔ 十年代的时候,骑着自行车或者是摩托车的邮差,是各个乡镇村落中最受欢迎的一批人。

八毛钱的邮票就可以将信件寄送到全国各地。

六毛钱的邮票就可以将信件寄送到全市各地。

这个价格是几十年都几乎没有什么变化。

当然了,等到李宽来到大唐的时候,他已经不知道有多少年没有寄过信件了。

那时候的信件市场已经基本上被电子邮件等东西给取代了。

或者是被各个快递公司给取代了。

李宽现在想要在大唐建设去信件和快递传递系统,显然是没有那么容易的。

但是这却是必须要做的一件事情。

新官上任三把火。

李宽的第一把火是人口调查,现在已经在开始展开了。

很多人都在想着李宽的第二把火会是什么。

现在看来,把信件的传递,把大唐的邮政系统给建设起来,这就是第二把火。

这个东西对于大唐的商业流通也好,对于百姓的信息交流也好,都是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的。

“太子殿下,如果真的要实现家书的顺利传递,让所有百姓的家书都能及时的送到对应的人手中,那么需要的驿站数量就至少要增加好几倍。

并且这个家书传递的成本也是非常高的,一般的百姓也不见得能够承受的起。”

唐俭沉默了片刻之后,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虽然大唐的驿卒的收入不是很高,但是你架不住数量多啊。

假如一个驿卒要专门送一封信件到某个乡下的小村落。

按照现在大唐的交通环境,很可能一天的时间都不够。

哪怕就是不考虑路上的风险,顺利的花费几天时间把一封信件送到了对方的手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