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5章 国内城的变化

    虽然姚均没有成家,但是他有一个哥哥和妹妹,狄仁杰却是打听到了的。

    “没问题!姚均要是愿意的话,我可以安排船只送他到海外生活,那些得了天花之后痊愈的百姓,也都可以一起跟着。

    到时候找一个适合居住的岛屿,他们就在那里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

    李宽沉默了片刻,给出了自己的方案。

    他自己可以做到不歧视姚均这些换上了天花的人,但是并不表示其他人也能做到。

    很显然,狄仁杰说的是对的,这些人已经没有办法在大唐轻松的生活了。

    既然如此,那就把他们送到海外去吧。

    找不到唐人做媳妇,找个番邦女人还是没有问题的。

    ……

    “听说了没?今年春闱录取明医科的进士数量,会比去年多一倍呢。”

    五合居中,一些准备参加今年春闱的士子在那里交谈着。

    不管是哪一年,到了这个时候,长安城各处都会看到许多士子在讨论着春闱的事情。

    大唐如今越来越重视进士出身的人员了。

    虽然吏部还没有正式的公布科举出身的人的安排方法,但是从这几年的实际情况来看,只要考中了进士,最差也能去到一个下县当一名县丞。

    当然,你要是不愿意去,那另当别论。

    虽然一名下县的县丞对于勋贵子弟来说,那是什么都不是。

    连七品芝麻官都谈不上,只能算是朝廷最基层的一名官员。

    再往下,就是胥吏。

    那里面慢慢的已经被各个书院毕业的学员给占据了。

    同等情况下,各个书院毕业的学员在参加等地的胥吏招募的时候,都是享受优先录取的资格的。

    这让原本有点世袭的胥吏制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一直以来,朝廷的政令到了各县之后,基本上就要靠着本地的胥吏、乡绅去落地了。

    但是,现在这些胥吏里面,出现了越来越多书院出生的学员,有些风气就开始变化了。

    吏部已经在考虑将胥吏也纳入到官员体系之中来,承认他们是朝廷的官员。

    虽然这些胥吏之前的俸禄名义上不是朝廷发放的,但是羊毛出在羊身上,其实也都是各个县衙从赋税收入之中拿出来的钱财支付的。

    现在只不过官方正式的承认胥吏的身份。

    当然,不是所有的胥吏都会变成大唐的官员。

    吏部还在制定具体的对策,大体上每个县里面,只有那么五六个胥吏会从朝廷手中直接领取俸禄。

    他们的任命,也不再是县令一个人说了算,而是需要在州府里面备案审核之后,才可以正式上任。

    “虽然明医科的人在蓝田县立下了大功劳,但是朝廷的这个赏赐也太过丰厚了吧?”

    很显然,有些不是学医的士子有点眼红。

    凭什么同样是参加科举,人家的中举概率就要比自己高。

    “也不能这么说,医者父母心,这些郎中能够在那么危险的情况下进入到蓝田县,还是付出了挺多的。

    再说了,如今观狮山书院医学院在大唐各个州县都修建医馆,这些医馆里的郎中给当地百姓带来的好处还是非常明显的。”

    “没错,我觉得你们也不用嫉妒。这明医科的人哪怕是考中了进士,除了少部分人进入太医院之外,大部分的人其实也最多只能去到一个下县当一个县丞,或者去当地的医馆当一个馆长,跟进士科的进士还是不能比的。”

    虽然李宽在不断的提升明医科、明法科、明算科的地位,但是要想超越传统的明经科和进士科,显然还是非常困难的。

    甚至可以说这一辈子估计都是做不到的。

    毕竟,一个进士科的进士,最差都能成为一个下县的县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