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八章 为知

    而野外实在太不安全了,到处都打仗,到处都在死人,到处都是兵马。每天从早到晚都是杀声震天,火光冲天的,而李凡的神识感知范围太广,到哪里都感觉锋芒在背,也不知道是被大军的斥候发现了,还是有人在跟着他,亦或是随军的法师在侦察。到灵脉里布置个法阵,都时不时就有人从头顶过,跑过来瞧瞧是不是有伏兵暗算。这样紧张的时局下,根本就没法安心出窍修行。

    这样李凡干脆就放弃了,直接疾奔三昼夜,一直往北渡过艮河后,才拿司南找了个方向,寻了个山头,挑中一处清净的山沟沟,钻到这深山老林,荒山野岭里。神识一扫连狼都没几只,李凡才算放心下来,寻找灵脉,掐算阵眼,准备布置个法阵,守护元神出窍的道体。

    结果他才在灵脉刨了没两下,八面阵旗都没插下去,直接刨出三具尸骨来。

    这三具尸体都是金丹期的修士,有干尸有骷髅,从腐烂程度看,死亡时间不一,衣着打扮也不同,大概并不相关联。

    一人是被射伤腹胸,箭簇还钉在肋骨上,一人是被锤子打裂了脑壳,一人干脆就是自己走脉岔了气。看起来他们都是原本就受了重伤,躲在这处僻静的灵脉附近调养,可惜走火入魔,旧伤发作之类的,总之没顶过去就嗝屁了。

    唉,随便掘地三尺都能挖出一堆死于非命的,这就是中原的画风啊……

    这三人身上也没啥值钱东西,李凡就另刨了个坑给他们埋了,然后布置起阵法去月面找蜈蚣。

    这次月面依然是一个人都没有……恩,好像本来也不该有人的……

    总之没见到墨山的一众内门弟子,山主和望舒他们都穿越了似的,影子都见不着,仿佛大白腿纯粹是李凡的梦境一样。

    说真的,躲仇家也不是这个躲法的吧?而且这仇家到底得牛逼到啥地步啊,居然给山主他们怕成这样?他又不是没见过悟道的,感觉显化那个老瘪三也不过如此嘛………

    然后李凡幻想了一下换成显化躲在暗处算计着要找自己麻烦的场面,不由打了个寒碜,不敢再想了,得,抓紧时间去学元神法吧,战斗力不拉上去干啥都没底气……

    这次有17.6k的满心情打底,李凡认真研读了四大节蜈蚣背的墨山传承。得亏他之前读过《墨山六经》,心情也够,这才能把长篇大论读懂。因为前头《瞽观》和《心辨》之后,就开始以《六经》之论为基础脉络,开始做墨山一脉的学问了。

    所谓观而后辨,辨而后知,知而后接,接而后明,明而后论,论而后虑,虑而后求,殚其思虑之知,使人之心,助己思虑。助之思虑者众,则其谋度速得。

    如此达闻、说、亲;名、实、合、为,谓知也。传受之,闻也。方不彰,说也。身观焉,亲也;所以谓,名也。所谓,实也。名实耦,合也。志行,为也。此即《为知》。

    简单说,这是在教墨山一脉,最基本的认识论。

    物或者非物的,你得先看到才能辨别,辨别才有认知,认知才知如何接触,接触才能明白其中的道理,懂得其中的道理才能有所理论推测,有了理论才能思考判断,有了深度思考才能探求你所需的东西。不仅自己殚精竭虑,也有借助人之心来作为思考的标准,一同探索思虑的同道之士越众,则求得大道的速度也越快。

    如此有闻知,说知,亲知,名知,实知,合知,为知七种认知的境界。耳闻而得知,推论而得知,亲眼见识得知,知道名目的概念认知,指认实体的实际认知,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认知,以及知其名又知其实,以实践为基础,可以化为己用,执行合一,志行己道的,这就叫为知。

    ‘李凡修成了《为知》’

    ‘功法鉴定中’

    ‘为知,元神法,修炼元神法可精粹元神强度,可通过精神和物理层面的全面接触,大幅提升对太素道的理解。并可与同道中人一齐分享这份喜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