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变,周辰称帝

    赵祯倒是表现的很激动,怒斥众臣,极力的抬高周辰,为周辰说话,最后更是被气的拂袖而去,直接退朝。

    大朝会一结束,群臣离开大殿。

    周辰明明是刚被封王,按照正常情况来说,应该是风头正盛,各人巴结才是。

    可实际上呢,刚刚朝会上发生的一幕,让他直接成了众矢之的,除了本来就亲近他的一些官员之外,其余的官员都不怎么敢靠近他,即便是有心亲近的官员,这个时候也不敢冒然过去。

    周辰看到这一幕,也是心中冷笑,他很清楚,自己这是动了文官集团的利益,所以他们才会联合起来针对自己。

    其实文官集团当中也有他的人,但越是这种时候,就越不能站出来。

    他心中已经做了决定,所以并不在乎被这些文官诋毁,他坚信一句话,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文官固然重要,但天下读书人数不胜数,只要能打下江山,就不成没有读书人效力。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周辰不断的遭到百官弹劾,各种理由罪名全都冒了出来。

    甚至就连多年前的旧事,比如周辰娶当垆女为妻,替乐妓脱籍等等,这样不值得拿上台面的事情,都成为了攻讦周辰的理由。

    至于其他战争时期的罪名,那就更是罪无可赦,仿佛周辰就是大宋的罪人,不杀不足以泄民愤似的。

    周辰早就知道大宋文臣的厉害,颠倒黑白是他们的拿手好戏。

    可做到这种程度,还是让他心中震动,这样的朝廷,这样的百官,北宋能坚持那么多年,真的是何其幸运。

    当然,也有一些位高权重的文官为周辰说话,比如范希文范相公,韩相公等等。

    但很可惜,他们的话语权还没那么足,更不可能动摇赵祯的决心。

    就这样僵持了一个月,周辰这段时间都是待在王府,后来连早朝都没有再去。

    最后,赵祯‘抵挡不住’百官的意愿,不得不做出妥协,削除了周辰昌平郡王的爵位,改为豫国公。

    但文官集团并没有停止弹劾上谏,又是一月过去,赵祯又‘迫不得已’下旨,削除周辰豫国公的爵位,降为开国县公。

    两月时间,从郡王降为开国县公,连降三级,在东京城周围引起了巨大的震动,尤其是在勋贵一系和武官集团,更是惹得无数人不满。

    只可惜,比起文官集团和官家,勋贵和武官集团还是不够资格。

    周辰创了宋朝开国以来的封王记录,现在更是破了宋朝至今的将爵速度。

    连续两次的降爵,现在朝堂上下,谁都能看出来,官家这是执意要针对周辰。

    除了把周辰降爵之外,赵祯和新任的首辅宰相又开始着手跟辽国商谈起和谈事宜。

    没错,从针对周辰的那一刻开始,他就不再准备跟辽国开战,如今辽国实力大损,每隔几十年不可能恢复,所以现在跟辽国和谈,正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周辰从郡王到开国县公的过程中,并未叫过屈,任赵祯发落。

    虽然很多人都对周辰的不作为感到奇怪,但也没太惊讶,毕竟在这样的时代,君王的权威还是非常大的。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即便是在宋朝这样的王朝,这句话也能适用,只不过宋朝文人很少赐死,更多的是发配抄家而已。

    周辰虽地位崇高,但毕竟不是当朝首辅,赵祯铁了心要贬周辰,周辰确实是没法反抗。

    只不过这一切都只是他们自以为是的想法而已。

    庆历二年,中秋前夕。

    这一夜对东京城的百姓来说,注定了是一个难以忘怀的夜晚,因为就是从这一夜开始,天下易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