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总结

    有些时候,在一个恰当的时间暂时性地退场,留下一些想象的空间,要胜过一直跟在主角的身边,变成一个对剧情没有推动作用的花瓶。

    在改动大纲之后,我删掉了第一卷末尾大量雪女的剧情,并让时小寒去了黑色祭坛,然后跟着顾旭去了洛京城。

    当时感觉写的问题不大。

    但现在回想,若按照原大纲来写,应该会更好一些——雪女的自我救赎、时小寒的成长线、陈济生的精神传承……都能体现出来。

    如果说,改动大纲对第一卷造成的影响,是让它“不够完美”;那么对第二卷前期造成的影响,就有些“灾难性”了。

    因为最早对时小寒的定位是“新手村女配”,所以比起大部分仙侠文的女主,她的天赋、实力、家世都比较普通,也不像陆诗遥、赵嫣那样,身上有很多故事,能够引出不少可写的剧情支线。

    像“妖神之体”这样的设定,都是后面补的。

    因此,当她跟主角一起来到京城后,我发现除了卖萌和撒狗粮外,她基本很难在主线剧情中发挥出作用。

    当时,我的思维进入了一个误区,就是“女主要有女主的戏份”、“高人气角色要多出场,才能稳定追读”。

    为了让时小寒在这天才云集的京城有表现机会,我临时构思了“元宵擂台赛”的剧情;为了弥补她的先天不足、让她能够跟得上主角的步伐,我又增加了“龙门书院”这个原大纲里没有的势力,给她找了个师父。

    但是效果并不理想。

    时小寒在元宵节打擂台的那几章,掉了接近一千订阅;时小寒进书院的那几章,又掉了五百多订阅。算是我整本书掉订阅掉的最厉害的几章了。

    同时,因为改动大纲后,需要花许多时间去构思新的剧情,卡文特别严重。但当时为了拿全勤、争推荐,必须得保持日更。

    很多时候还没想好要写什么,就得立即开始动笔。

    为了保证更新量,就写了“打擂台”、“符道比赛”……这种非常传统玄幻的剧情。

    有爽点,但除了给主角名望和资源外,对主线剧情没有推动作用,故事的整体节奏也变得非常缓慢。

    除此之外,之前单章也提到过,卡文的另一个原因,是“剧情失去紧迫感”、“主角没有迫在眉睫的目标”。

    有位大神作者说过,“如果要让一本书的剧情持续发展下去,需要让主角长期处在缺少某种资源的状态下——这样一来,主角才有着去努力、去冒险的动机”。

    《长生》这本书的主线逻辑(天行帝睁眼之前),就是顾旭为了修到第七境,不断去争取资源的过程。

    如果按照原大纲来写,第二卷的顾旭是孤独的,他藏着秘密,周旋在洛京各方势力间,如履薄冰,对司首也并非完全信任。

    雪女器灵是他唯一的同伴,也是他不可告人的一张底牌。

    他需要用智慧与手段,为自己争取资源,在京城扎根。

    但当女主改成小寒后,不仅整个故事的情绪基调变得很轻松很日常,而且顾旭也不缺修行资源了。

    以他稳健的性格,他没有理由再外出冒险。他完完全全可以宅在家里修成圣人,然后圆满大结局。

    所以第二卷中,主角很多外出做事的动机,都来自于“司首的安排”。

    因为主角没有自己的动机,所以剧情就显得很机械、很平淡,失去了张力,数据也掉了很多。

    有作者朋友评价说:“按照你现在的写法,第一卷结束后,故事就进入了圆满大结局,男女主拯救了家园,然后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后面的内容,都可以当做是大结局后的日常番外。

    “但是,写长篇,是不能把每一卷写得太圆满的。要留遗憾,后面才会有可写的内容。”

    意识到这个问题后,我就一直在想办法,打破这种安逸的局面,从而让主角置身于危机和对资源的渴求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