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于易家的意志

    陶然是村书记,是书香门第之后,对于易老六连儿子出世都不在的浑人很是不喜,就这件事,本来常来易家玩的易清天都少有来串门了。

    农村有时候就是那么守旧可怕,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这句话在农村标准的很。

    “大伯,伯娘。”不管别人怎么看,易老六都是笑脸相迎,这是他打工多赚钱的唯一秘诀。

    “行了,坐吧,三妹没有来吗?”易清天平静说着,转头看先易修又是和蔼可亲起来。

    “她在家带小雪。”易老六恭谨回答。

    易清天点头,“嗯,交货的时间要到了,你回去告诉一下三妹,有空过来一下,我有事和她商量。”

    听到此话,易老六眉头一皱,深深吸了一口气,终是没有多说什么,乖巧的站在一旁。

    看着老爸这个样子,易修暗自摇头,被亲人看不起对男人来说是多大的可悲啊。

    这件事易修也没有办法,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他老爸被这般欺负,绝不是易修出生一件事引发的,过去他还犯过不知道多少错误。

    让易修印象深刻的就是爷爷老后经常对他的训话。

    “小易啊,家里就你和你姐能读书,能读就好好读,不要怕没钱,家里砸锅卖铁都会负担你们读书的。”

    每次爷爷说起这件事,语气都很沉重,也很糟心,更有说不出的坚定。

    似乎只要易修愿意读书,让易家付出任何代价都可以,如此执着,让易修不是很懂。

    直到后来,还是老妈告诉他来龙去脉,原来当年易家穷,只能供养一个孩子读书。

    易老六仗着年龄最幼,大家就把机会让给了他。

    那些年可没有义务教学的说法,从小就要交学费和学杂费的,平日的“日常消费”也极大,易家高估了自己的经济实力,眼看易光良读的“有声有色”,易家一狠心,不仅变卖了家当,售卖了嫁妆,还私自把土地给抵押了出去。

    易家希望出现一条真龙,易光良被给予最大的厚望,

    可惜易光良并没有因为易家的付出而奋发图强,反而仗着腰包中的“零花钱”逐渐走入了社会。

    学好千日不足,学坏一日有余,在那个古惑仔盛行的年代,走偏太容易了。

    拼着命,易家把易老六供养到初中,算是当时村子里的才子了,可易光良终究烂泥扶不上墙。

    他混的事情败露,或者说他的成绩已经不足以让他继续升学。

    接下来就是劝退。

    晴天霹雳也好,精神崩溃也罢,易光良毅然决然走出社会,易家继续艰难的活着。

    直到易修的降临,王秀娥的转变,一切才好起来。

    至于为什么如此困难易家也没动后山竹林,那就是因为易清河两口子的信念,土地是村里给的,竹林是国家给的,身体可以贩卖,灵魂绝对不行。

    而易家如此执着于读书的原因,易修就不清楚了,家里人都不清楚,也似乎都清楚。

    易修猜测可能是时代的背景,爷爷奶奶的见识有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