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募夷人

    或许在不久的将来,他就能看到这一天也说不准。

    徐光启走后,朱由校便立刻开始着手规划海军了。

    现在所缺的,主要是木材,尤其是为战舰龙骨框架的巨木。

    资源材料的限制,注定了朱由校这初步的建设规划会存在诸多的限制。

    不过他也不急,海军舰队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事了。

    于是他亲自拟旨回复了袁可立。

    让他一步一个脚印,不要心急,至少得先将船厂给搞出来。

    至于舰船的打造,还是要暂缓些时日,没有战舰的图纸,和精通制造的人,盲目去干,只会适得其反。

    还有舰炮这些,都是需要配套的,虽然已经在造改良过的红夷大炮,可进度实在太慢。

    一门炮要数个月之久才能出厂,而且还不能保证完全合格,全看运气和天意。

    因此这铸造的工艺技术方法,也是时候改变了。

    传统的泥模和木模铸炮工艺,实在是太落后了,根本就无法满足朱由校的需求,以及发展速度。

    因此他开始研究起了铁模铸炮工艺。

    好歹他也是个木匠大师,虽然不懂具体的技术,可也勉强算是个行内人,大概的流程和关键点他还是记得的。

    而且他也相信,有徐光启和毕懋康这两个火器大牛在,只要他能整出个大概,这铁模铸炮的工艺,不日就会问世。

    足足花费了三天之久,写写画画不知道用了多少张草稿纸,朱由校总算是将自己认知以及理解的东西,画了一张完善的流程图。

    毕懋康在收到皇帝送来图纸以及文本,仔细研究了数十遍,终于是理解了其中意思。

    立刻就又开始组织经验老道的工匠,一同探讨这铁模铸炮工艺技术。

    此时的兵工厂,制度和体系已经颇为完善了,各级工匠以及铸造流程完全分明。

    即使毕懋康把几个大工和一些较为突出的中工给代带走了,也是影响不到整体的。

    可即使如此,他还是下令,整个火炮厂都停工,不管是在造的还是没开工的,毕懋康全部喊停。

    在没有搞出这新技术之前,不在建造红夷大炮和佛郎机炮。

    资源本就不多,这又要搞研发,又要铸新炮,消耗实在太大。

    等有了更加节省资源和生产成本的新技术出来,在开工也不迟。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