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道友不死贫道

    如果他此次要袒护王在晋,不能有所作为,那他在老百姓心中好不容易树立起来的形象,就会轰然倒塌。

    而且他对于朝堂以及官员的掌控和压制力,也会在无形之中减少许多,甚至于会起到反弹的作用。

    就算是站在他这边的官员,也会随波逐流,到时贪腐成风的风气,又将兴起。

    而如果自己处置了王在晋,那就相当于是自断臂膀,削弱自己的的实力。

    毕竟除了王在晋以外,朝廷上下,已经没有官员的能力可以与他相比了。

    也没有官员,会和王在晋一样尽心尽力,把自己对于军队的意思和政策贯彻到底。

    尤其是兵部尚书这个位置,更是重中之重。

    兵权可不是开玩笑的,对于一些人来说,兵部尚书这个位置只要不是王在晋坐,那他们的这场搏斗就算是胜利了。

    这是一个左右为难的难题,因为不管如何,损失的终究只会是他,得利的是他的那些眼中钉。

    这一招还真是毒啊,没想到可以把自己逼到这两难得境地。

    看来自己是小看他们了,亦或是防备的还不够严谨。

    一番权衡之后,朱由校终于是做出了选择。

    “拟旨,免去王在晋内阁大学士、兵部尚书之职,所有头衔全部收回。”

    “王在晋勾结边将贪污受贿,滥用职权,打入锦衣卫诏狱,严加审问。”

    此时的他,只能选择把王在晋给推出去,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总不可能自己这个皇帝,为了他去得罪天下百姓,背着骂名去保他吧。

    事情真相还没有调查出来,只能先做一场戏了。

    徐光启或许是通过他纠结的表情变化,猜出了自己心中所想,于是说道:

    “陛下,臣以为,此事还需彻查,许多事毕竟只是这刘能一人之言而已,未必全部是真。”

    “臣以为,要想真正的查出事情的全部过程,需要杨洪以及他的那个家丁,看看他们所说的,是否有不一样的地方。”

    王象乾虽然人老了,但脑子还算灵活,徐光启一开口,立刻意识到了皇帝并不想惩治王在晋。

    他也很快开口说道:

    “子先所说极是,臣也深以为然。”

    “且此时正值多事之秋,福建民乱尚未平定,蒙古又大举侵犯我大同。”

    “我大明正要调兵遣将,谋划策略以应敌人,可兵部却在此时没有了主官,恐怕会乱上加乱啊。”

    “臣建议暂可留王在晋带罪上任,等平定民乱,打退鞑虏的侵犯之后,再从长计议。”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