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晋状元

    而他的奏疏则更简单了,基本上就是把军报上的内容概括了一下,然后说一堆没用的废话。

    什么臣有罪,臣无能之类的。

    而在奏疏中,杨洪还申请朝廷给大同拨给武器盔甲,以补充战损。

    一共是五千张弓、两万支箭、两千副棉制布面甲,以及一百门火炮,各类火药无数。

    “你们怎么看?”

    朱由校也是很快就召集了一些主要的朝臣,在乾清宫开了一个小会。

    “杨洪在奏疏中说,以大同如今的军力,只能固城自守,没有实力出城野战,击退来犯之鞑虏。”

    “而且此次入寇的鞑虏,足有三四万之多,一旦让他们深入关内,对我大明边民,可谓是灭顶之灾啊。”

    “抓紧议一议,拿个章程出来,朝廷要不要派援兵助战,或者是调其他边镇之军入大同协防。”

    朱由校现在是头大的很,福建的民乱还没平息,大同又爆发了战争。

    自己那个便宜弟弟也不省心,那些勋贵文官又要时刻提防,实在是精力有限啊。

    还没等朝臣们商量,左都御史倪文焕就开了口。

    可他不是提建议办法,而是要弹劾,要弹劾之人,正是杨洪。

    “禀陛下,臣要弹劾大同镇守总兵官杨洪,目无法纪,擅自调动与任免大同各个关隘之守将。”

    “还胆大包天,敢联合边镇那些奸商,售卖军械粮盐等大量物资给蒙古人,此行为实乃资敌养贼也。”

    “臣以为,正是因为杨洪利欲薰心,以至于让鞑虏抓住了机会,乘机而入,导致大同今日之危机。”

    “臣以为,当首先罢免杨洪总兵官之职,另外再选一人出任总兵官之职,以大同将士之士气,重整旗鼓,再战鞑虏。”

    “杨洪只要在任大同总兵官,边镇就一日不得安宁,就算此次击退了鞑虏,日后鞑虏还是会卷土重来的。”

    朱由校有点感到意外,这倪文焕自从担任这左都御史以来,一向都是话语极少的,更不用说弹劾别人了。

    而且他感到意外的是,他怎么会知道杨洪的这些罪证?

    要知道,如今他也还是在调查之中,没有确凿的证据呢。

    就在他要准备提问时,倪文焕又开口说道:

    “臣还要弹劾兵部尚书王在晋,滥用职权,受贿贪赃,不经陛下与内阁的批示,擅自调任朝廷所命之边关守将。”

    朱由校有点懵了,这怎么又扯到王在晋身上了?

    更让他感到惊讶的是,倪文焕居然敢弹劾王在晋?

    朝野上下,谁不知道王在晋是他一手提拨的心腹大臣?是保皇一党的重要基石和领袖?

    朱由校又隐隐感觉到,这事不对劲,太诡异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