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奈之举

    “如果我们当中真的有人合格通过应试,那外面的人会怎么看?他们是否认为不过是走个过场,幕后都是院长或朝廷在暗箱指使呢?”

    敢于问出这种犀利问题的,正是刚才被朱由校点名的李进,他也是宋应星的弟子。

    宋应星还没入京担任工部尚书之前,一直都是以举人的身份在南直隶和江西等地游走,李进正是此时,才接受到宋应星指点教导的。

    李进是江西人士,今年不过才十七岁,可是朱由校却非常的欣赏他,可以说寄予厚望了。

    原因无他,就是因为此人对农业有极高的天赋,他又是乡野之中长大的,对农作物这些也是非常熟悉,而且又这么年轻,朱由校怎么可能不看重于他呢。

    “这不是你们该担忧的事,你们该想的,是怎么调整好心态,到时发挥出应有的水平,合格通过!”

    “在科举应试之前,学院内部也会有一场大考,考卷题目由宋应星和徐光启来出,朕也会关注此次大考的,你可不要让朕失望!”

    朱由校举办大考的原因没有别的,就是想有个底,看看这些学子到底是什么水平,有没有资格去考科举。

    自从学院的学生要考科举的信息发布后,许多的人都在关注着,尤其是那些士绅和儒家,他们都认为皇帝此举不自量力。

    就凭着这些连书都没有几本,圣人注目都没有看过的连寒门都算不上的叫花子,也有实力和他们叫板?

    朱由校也知道,他们都在等着看自己的笑话,如果真的有学子参考了,一旦成绩不理想,那可就真的会被鄙夷落下笑柄了。

    虽然他们不敢明目张胆的议论笑话皇帝,但冷嘲热讽,在民间散布对学院不利的消息,对学院的声望肯定是巨大的打击。

    为了顾及自己的脸面和学院的名声,对学子们的参考资格自然是要慎重的,不是有信心就可以了,得要真才实学才行啊。

    而且他也担心,其中有的人具备了这个能力,却因为没有信心而选择放弃,人才都是发掘出来的啊。

    李进的担忧朱由校自然也是想到了的,不过他已经有了应对的办法,这次他必要让这些嘴炮心服口服。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