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传庭的疑惑

    并在同一时间,就把自己的私兵家丁们给全部收拢了起来,也做好出逃或是反抗准备。

    边军将领们紧张的渡过两日时光后,情报还没有传回,可是总督陈奇谕已经到了大同府。

    这让他们更不放心起来,他们才刚刚得到风声,这陈奇谕就来了,他们自然是怀疑的。

    如果他此次前来,是兴师问罪的该怎么办,但让他们直接造反,又觉得没有这个必要,于是只能怀着忐忑的心理前去接见。

    实际上他们是缺乏造反的底气和勇气,这种事情太大了,那可是诛九族的,一般人不到绝望之时根本不敢去干。

    明末的军队体制虽然弊端很大,可是这好处也不是没有。

    至少在历史上,不管明朝烂成什么样,打仗打的如何稀烂,皇帝怎么不行,朝廷怎么黑暗,都没有将领敢直接造反的。

    因为主要军权并不在他们的手上,而是掌握在巡抚、总督等文官手里,就算是没有巡抚和总督,军队想要调动,也得要兵部的批文。

    因此他们掌握的,也就是自己畜养的私兵家丁而已,但也因为这样,这些将领的偏向性非常大。

    普通的军士连温饱都不能解决,他们却还要大肆的剥削压迫,因为在他们眼里,这些只不过他们敛财的目标而已。

    只要养好了自己的亲兵家丁,朝廷也不敢拿他们怎么样,毕竟家丁才是核心战斗力嘛。

    而朝廷和兵部呢,是持默许的态度的,只要你不明目张胆的违抗命令,不扯旗造反,就随便你怎么搞。

    就因为这个简单的原因,明朝的将领是既没有造反的勇气也没有这个实力的。

    但是却滋生出了军阀心理,军阀心理最严重的地区,自然是辽东,因为有李成梁这个完美的教材,又是最混乱的地区嘛。

    而九边的其他地区呢,这种情况还是较好的,问题没有辽东那么严重,这些将领大多是贪财怕死的货色。

    因此朱由校一直都不怎么重视九边的问题,所有的行动和政策都是针对京师、江南、辽东这三个地区的。

    明末最大的问题,也主要集中在这三个地区,其他的不过是小菜一碟而已。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