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辽局势

    想以此来抬高自己的重要性,迫使朝廷不得不倚仗他们来对抗建奴。

    这样不止可以自保,反而可以要挟朝廷,继续谋取利益。

    这个套路,是李成梁率先玩出来的,经过这么多年的不断完善和普及,辽东的将领们,对于这个套路也是老玩家了。

    几十年来,朝廷和皇帝都拿他们毫无办法,因为大敌当前,只能被迫的去和他们妥协。

    可这个套路到了朱由校这里已经玩不转了,皇帝不在软弱的妥协,内阁六部的大臣也不在是听之任之。

    最关键的是,皇帝自己有了能征善战的精锐军队,还有一批听话的,勇武的将领。

    军事方面,不在被他们掐着脖子了。

    现在的角色已经互换了,是他们开始畏惧朝廷,而不是朝廷完全倚仗他们了。

    如果到了必要的时候,随时可以进行替换,根本不虚。

    王在晋也是看出了问题的根源,所以才会提出,再调派羽林军去辽东。

    目的就是要弱化这些将门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如果是其他人,绝对不会提出这种想法的。

    但王在晋不一样,他现在是坚定的保皇党。

    他清楚的很,只要皇帝的权威在,那么对他们保皇党的地位就不会有任何的动摇。

    而且他也是想有作为的人,只有跟着皇帝,他的地位才能更近一步,也或许能够有青史留名的机会。

    “在这期间,陛下可下圣旨于毛文龙所部,令他从侧翼牵制老奴的兵力,伺机出动,就像辽沈之战时一样,抓住战机,直捣老奴的大后方。”

    “而辽沈之正面,亦可派出小规模的精锐骑兵,由勇猛精悍的将领率领,前往抚顺和萨尔浒等靠近建奴的地区,吸引他们的注意力,逼迫他们不得不派重兵防备前线。”

    “这样可让老奴的奴兵疲于奔命,无法安心发展,此消彼长之下,老奴的国力势必衰弱,如此方可以最小的代价取得胜利。”

    “登莱镇的兵马操练也已半年,陛下可下旨给巡抚袁可立,让他挑选一批精兵,由勇武且具备谋略的将领率领。”

    “自登莱而出,经海路到达毛文龙所部大本营皮岛,而后北上封锁鸭绿江,使老奴无法入朝鲜抢掠人口粮食,壮大自身!”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