敕封伯爵

    第二种类型的,就是那些既没有参与造反,又没有参与平叛的土司了。

    他们这些人,模棱两可的,属于是两路逢源的那种,和奢安逆贼暗通款曲这种事肯定是有的。

    只是他们相比于那些充当炮灰的土司要精明许多,在大势还未稳定下来,不会轻易的正面表态罢了。

    御林军在审问其他土司的时候,也会向他们打听一下这背后之事。

    朱由校和他的那些心腹将领,平时与他们接触打交道的时候,也会旁敲侧击。

    执法队当中的锦衣卫,这段时日也全部被派遣了出去,暗中调查这些人。

    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朱由校绝不会相信,这个世界上有能把事做到滴水不漏的境界。

    只要有一点点的线索证据,朱由校都会毫不留情,顺着这条线去彻查到底。

    这一次,他要彻底将他们这个叛乱的集团的根给拨掉。

    毕竟观望这种事,在大明朝实在是太常见了,只有当他们认定有机会,有胜算的时候,才会露出真面目。

    而第三种,就是朱由校在未来的几年中,他在西南的统治班底。

    像秦良玉这种忠国事君的,也不在少数。

    就像川中的苗族和壮族土司,一样是愿意为他征战,为国立功的。

    对待他们自然是要礼遇有加,好生对待,拉拢到自己这边来。

    纵使土司制度再怎么不好,弊端再大,可主要问题也是制度而已,人倒是其次的。

    水西安氏和永宁奢氏,在几十年百年前,也一样忠心于大明朝,可经过发展,自然是在变的。

    短时间内,朱由校要是想最快速、最有效、最权威的控制住四川和贵州,还真的缺不了这些地头蛇的帮助和拥护。

    因此为了向他们这些人表示诚意和他作为皇帝的心胸气度,当着所有人的面,亲自拟写了一道敕命圣旨。

    以秦良玉多年的战功,和他一家为大明朝做出的贡献,敕封秦良玉为大明朝的平南伯、世袭罔替。

    正式以伯爵的勋贵身份,兼领四川兵备、提督军务总兵官,授封武将第三等的右将军,领将军印,以及右军都督府的左都督。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