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了狗官

    华夏大地经过数百年摧残,先是辽金宋混战百年,后有蒙古南下灭宋,蒙元时期赋税不知多重,到处起义战乱,又持续了百年时间。

    而太祖从起兵到立国不过十几年时间而已,在位也不过三十年,却将战火频起的华夏大地从生死线中拉了回来。

    不说有多么强盛富有,但老百姓至少有地可耕、有粮可吃,有盼头在那里,心里安定。

    在生产力超低的古代,能做到让bā • jiǔ 成以上的百姓能够不用挨饿,就已经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了,就凭这一点,就强过百分之九十九的皇帝。

    在后世评价极高、被称为大帝的朱棣,他在位期间,不管是文治还是武功,比起洪武大帝来,差老鼻子远了。

    朱高炽为什么频频反对他老爹出兵劳师远征,朱瞻基为什么要改变国策,放弃关外武备之事,注重与民休息。

    就是因为朱棣打仗打的太多,又没有取得什么关键性的决定胜利,好不容易恢复起来的民生又开始摇摇欲坠了。

    说的不好听点,朱棣五次北征,获取的战果并不是很大。

    还不如太祖皇帝在位期间九伐草原当中的任何一战的收获大。

    官场制度的改变也是从他开始,本就已经接近完善的官衙机构,他不去好好改良弊端,非要给你加点东西进去,就比如创立东厂监控锦衣卫一般。

    有些事,一旦有了改变就再也停不下来了,过了没多久,明朝就开始有了巡抚、总督等临时官职出现。

    而到了明末时期,巡抚已经完全成为了常设官职,每一个省都要有一个巡抚,出了一点事,就一定要设立个总督去统辖。

    可这些挂了巡抚和总督名头的人,他们的官位品级根本无法与布政使和按察使相比,只是外地官员不敢得罪京官,故而频频退步。

    明着不敢不代表暗地里不会有小动作,朝廷这种上下不分的安排,怎么可能获得他们的支持。

    所以他们一般会以不作为的方式,来无声的反对朝廷这不合理的制度安排。

    巡抚是朝廷和皇帝派遣到当地来的钦差大臣,不止权力极大,在朝堂上还具备着一定的话语权,因此当地官员都不敢得罪。

    随着时间的发展,巡抚在当地的权柄越来越大,布政使居然沦为了巡抚的下属,而且手里的权力也被尽数抢走。

    堂堂从二品的一省之长,却要听从一个正三品的巡抚的号令,简直是在瞎搞。

    可想而知大明朝的官场是多么黑暗,争权夺利又有多么严重,他们不止是挑战皇权,从皇帝手中抢夺权力,他们连自己人的都抢。

    ……

    ……

    除了这几个比较重量级的官员以外,太原府其他那些大大小小的官员也被一一宣诏而来。

    基本上是每供出一个人名,侍卫就会立即出发去将此人带回,这些官员有的还在和自己的小妾风流快活呢,就被侍卫们从床上拉了下来,差点没吓得他们和宋高宗一样。

    这些官员平日里高高在上,都是坐在靠椅上品着茶来和别人说话,这被突然闯入家门,什么时候被这样对待过。

    一些脾气火爆的当场就指着鼻子质问骂道:

    “你们是什么人,可知这是哪里?真是反了天了!”

    可回答他们的只有军士们的拳脚亲切的招呼到他们身上,揍的他们是伊拉哇的乱叫。

    他们谁都没有想到,今晚将是他们被判罪处刑的日子,而亲自操纵审问的还是他们从未谋面过的皇帝。

    朱由校这场突如其来的行动,连他自己都没有意料到能把他们一网打尽。

    今日之事,必然影响到整个山西的官场,这么多的官员一次性处置了,也刚好警示一下其他官员。

    朱由校亲自拟写了一份文本,他丝毫没有提及此事,只是将一些人名写在了上面,名字的后面还附带了官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