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奈之举

    大臣们心里苦啊,辽东将门的事才刚刚平息,陛下又要对山西的商人下手,真是连喘口气的时间都不给他们留啊。

    “陛下,臣以为,此时不宜动山西和边镇,陛下之重心应当继续放在辽东!”

    “纵然锦衣卫所查属实,但在臣看来,我大明的心腹之患仍然是老奴,蒙古各部早已不足为惧!”

    “陛下,此时应当好好经略辽东,消化这数月以来的战果,稳固好根基才是,实在是不宜再生事端啊!”

    朱由校没想到今日反对的居然是王在晋,这真是出乎他的预料。

    “臣附议!”

    “臣等也附议!”

    朱由校看了一眼,多半大臣都是支持王在晋所言,而这些人中,就包括徐光启和王象乾等人。

    “陛下有此变革之心,实乃祖宗之福、臣等之福、百姓之福,但正是因为此点,陛下更不应该急功近利,当稳步而行!”

    “陛下前些日子不是还说,西南土司即将大乱,此时的重点不应当是要平定土司之乱?”

    一向少言寡语的宋应星也开始直言反对,尤其提到西南土司时,这让朱由校清醒了不少。

    是啊,自他登基以后,看似步步艰难,但最后都是达到了既定目标,这不免让自己膨胀了起来。

    自从亲征蒙古大胜以后,他的心态就开始发生了变化,他的好胜心和功名心越来越重了。

    清醒过来的朱由校是理解历史上那些好大喜功、急功近利的帝王了,这种取得成就的感觉是真的让人陶醉,甚至可以让你忘记初心、迷失方向。

    见到劝谏有效,大臣们迅速就此事分析起了利弊,把迷失在功名丛林里的朱由校给拉了回来。

    现在时机确实不成熟,犹如宋应星所说,治大国如烹小鲜,此时如动边镇这个利益集团,很可能会引起大规模的兵变,至少也不会安宁。

    到时皇帝和朝廷只有两个选择,一个是派兵镇压,另一个是去抚平变乱,其实就是向他们妥协。

    而今辽东和西南都在用兵,北方多个府县地区爆发灾祸,国库早已面临崩溃,如在开辟一处战场,很大可能会走隋朝的路子。

    在大臣们的的劝谏下,朱由校只得暂时放弃了查办山西商人的想法,这次是他太过想当然了,商人比将门更加难对付。

    不过等他征定西南以后,将无人能阻挡住他的步伐!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