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换宫女(四千字)

    而且将宫女许配给那些底层军士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改变这些军户,这些宫女虽然地位也不高,但好歹懂点道理,不至于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但至少认识几个字。

    相比于那些文盲军户,她们的个人素养和文化不知道高了多少,等他们生儿育女以后,或许他们的后代依然是最底层,但不至于和他们一样,大字不识。

    想要改变落后的思想,首先得从年轻人和孩子抓起,他们才真正的是国家的根基,他们才是希望。

    民国时期那些轰轰烈烈的大改变,不就是年轻一代的读书人领导的嘛,不正是他们冲在最前面与满清、军阀、列强进行抗争而换来的改变?

    那些老一辈的人,思想已经根深蒂固,就算你是至高无上的皇帝,也很难去改变他们的思想,因为他们的思想本就是旧时代落后的思想,他们活了半辈子,一直秉承的这个思想观点,要想去改变,谈何容易?

    朱由校不指望这个时代的人能这么无私无畏,也不指望他们能做出什么样的巨大贡献,但他们至少要会读书写字吧,否则何来的改革?

    就算改革了,又真的能够成功嘛?张居正的前车之鉴就摆在那里,你如果不抓住核心,只是一味的蛮干硬干,就算能够短暂实行,也肯定不能长久。

    你活着的时候他们是不敢造次,但是等你死了以后呢?他们难道还会怕一个死人?

    太祖皇帝当年所定下的国策又有多少保留了下来?在他殡天之前,还特意将建文帝叫到身边,问他如何处理藩王的问题。

    建文帝对着他信誓旦旦的说,我们都是一家人,我会好好对待他们的,太祖顿时感到欣慰,结果他人刚死,建文就迫不及待的开始了削藩。

    他都不止是削藩了,他是在抄家灭族、赶尽杀绝,湘王被逼的举家自焚而死,燕王被逼的装疯卖傻,在猪圈里面吃猪食,可就是这样,他还不放过人家,仿佛和他有什么深仇大恨一般。

    所谓的人走茶凉,大概也就是如此了,朱由校可没觉得他比老朱还牛逼,严格来说,他只是一个开了上帝视角的普通人而已,其他的并没有什么突出之处。

    刘太妃听了也觉得此法可取,这确实是一个极好的办法,但是问题就在于,这些宫女愿不愿意。

    “皇帝的想法虽不错,但这等大事,还是先问过她们为好,如果她们不愿意,那还是不要强求了,免得到时生乱!”

    朱由校也知道事情都不是百分百的,有人愿意放低姿态,也有人不想苦了自己。

    这些普通的军士都没有什么大富大贵的显赫家世,甚至大多数都是处于极度贫穷的状态,虽然宫女地位不高,但这种苦也不是一般人能受得了的。

    “太妃放心,孙儿自然是会将选择权交于她们自己,如果实在不行,孙儿在给她们另谋出路!”

    宫女在皇宫地位底下,刘太妃是深有体会的,不要说皇帝了,就是那些普通的嫔妃,都没有将这些宫女当人看过。

    加上她本来就是心善之人,她也不想看到这些宫女临了还不能选择自己路。

    此刻见这位年轻的皇帝并没有像先帝一样,她温声说道:

    “既然如此,那她们的终生大事就交于皇帝了!”

    “孙儿今日就不陪太妃一起用膳了,孙儿告辞!”

    朱由校执了个礼后便径直除了慈宁宫。

    “杨寰!”

    在宫外等候多时的杨寰一听皇帝的召唤,立刻就迎了上去。

    弯腰拱手道:

    “陛下!”

    “传朕的谕令,立刻将后宫之中的所有太监和宫女全部集结到坤宁宫,朕有事要宣布!”

    “另外传谕令给那些负责选妃的女官,让她们将这次落选秀女的名册整理一下,从中挑选年龄合适的秀女入宫!”

    “不要太多了,三百人足够,告诉那些女官,不准强行逼迫,秀女如果不愿意,就按例发放路费给她们返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