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争之议

    徐光启立时上前道:

    “敢问陛下,皇家书院该当如何开办?开办以后如何运转?还请陛下明示!”

    朱由校笑笑说道:

    “阁老问到了关键!”

    随后朱由校将自己的想法全盘托出,纵使徐光启这些当代精英听的也是一懵一懵的。

    朱由校要开办的皇明学院除了讲学以外,还要培养其他方面的人才,不管是农业、商业、医学都要有所涉及。

    尤其要重点培养工学、机械、纺织等这些手工业,都是即将面临的改革。

    这些都是实现工业革命的前提,后世有句话叫要想富先修路,而现在要实现工业革命,必须要积累生产技术,大兴商业,解决百姓的就业和温饱问题。

    而这些都不是一两年就能够完成的,尤其是生产劳动,这是需要时间去积累发展的。

    说句不好听的,大明现在虽然不是很落后,但已经开始与世界潮流开始脱轨了,现在的大明比起西方来说已经没有什么领先优势了。

    朱元璋的重农仰商实在是太致命了,而且他的这一政策如今完全形同虚设,他一生看重的农民百姓依然没有改变命运,他们还是沦为了那些人的奴隶。

    大明对于海洋兴趣和发展也欠缺太多,基本上处于半海禁情况,大明的政策是民间不准出海,但官方可以,但大明的官方并没有抓住这一机会发家致富。

    最后导致直接便宜了那些沿海商人,尤其是李旦、郑芝龙这样的海洋霸主。

    现在西方的工业革命还没开始,大明还有近三十年的时间可以领先世界,大明所拥有的资源和底蕴也不是他们能够比的。

    但万事就在于开头难,他对于这些完全是两眼黑,自己只能尽全力为天下人提供一个好环境和机会,然后指引他们走向正确的道路,其他的也管不了这么多了,是败是成在此一举。

    这些在这个时代的读书人看来,这些都属于不务正业、奇技淫巧,只有饱读诗书方才是正道,只有四书五经这样的圣人理学才是正途。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