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给村里做贡献

    陈氏附和:“娘,可不止呢,现在白天的时候,不是饭点也能吃点心。”想吃什么吃什么。

    “对对对。”老陈氏笑着点头,又语气感激:“这一切都是托了姑奶奶的福呢。”

    王蕾咽下了嘴里的肉块,又喝了两口汤,这才点点头:“是呢。这不,大家一鼓作气,都想多努力一些,看看今年的答卷成绩怎么样。”

    “大家都想交一份高分的答卷呢。”

    要是之前,王蕾这么说,估计陈氏和老陈氏都要纳闷了,又不考试,哪里来的答卷看成绩。

    但这么些年,识字看报听广播,两人虽然以前是大字不识一个的村妇,现在却也能跟得上实事,自然知道王蕾这话是说白记的财务年报表。

    老陈氏一脸的骄傲:“有姑奶奶带领,大家也争气,一定会越来越好的。”

    “就是呢。”陈氏也道:“别说方圆百里了,就说全国上下,哪一处的人不羡慕我们牛罗村呢。”

    “以前都想进城,可现在,是城里的人羡慕我们牛罗村呐。”当然,其他的农村的话,就没这个待遇了。

    王蕾笑:“是这样没错。”

    这個事情,她是最有话语权的,毕竟王蕾之前就是城里人来着。

    她和陈小聪结婚,日子过的红红火火的,在城里的家人也得到照应,牛罗村这边田间地头收获了什么,有时候她都不用开口,婆婆自然就装上一些,让她给娘家寄回去。

    有时候是寄,有时候是直接托村里的大卡车路过的时候帮忙捎带,偶尔陈小聪出差的时候,也会顺利带一些送到家里。

    就说大彩电吧,大彩电厂生产的大彩电小部分在国内销售,更多的是走出口,所以很多地方想买大彩电还是很难的。

    但她家里可以走牛罗村这边的渠道,直接就给安排了一台。

    虽然是王蕾掏的钱,可她要不嫁给陈小聪,能赚那么多钱么?

    她要不是牛罗村的人,也不能走这个‘后门’啊。

    王蕾娘家也常常因此成了左邻右舍,亲友同事羡慕的对象,王蕾也成了别人家教育孩子的例子。

    “你看看隔壁家的王蕾,人多有出息啊。”

    “都是下乡,看人王蕾多会挑地方去。”

    “同样是闺女,人王蕾嫁了好人家不说,还把娘家拉扯过上了好日子…”

    “听说啊,王蕾在她婆家的村子可是管着财务的,多能干!”

    “你们找的婆家,还是能有王蕾嫁的一半,我就烧高香了。”

    “……”

    此时,三个不同姓氏的女人,却因为嫁进陈家而成为了亲人,边说边笑的聊着。

    “对了,蕾蕾啊,今儿下午有车路过你娘家,我就托人给你娘家捎了东西,一些咸鱼和肉干等干货,还有一袋去了稻麸的大米。”

    “年底了,怕今年忙的一时间忘了准备,就先托人捎去一些,晚些要是再买啥了,就给你娘家再捎一份。”

    陈氏随口说起,这样的事情已经不是头一次了,自然没什么需要她这个儿媳妇勤快又能干,自家日子过的好,吃的用的也不缺,没必要小气。

    儿媳妇给陈家生了四个孩子,儿子女儿都齐全,不说功劳也有苦劳。

    况且,王蕾对姑奶奶也好,对陈家也罢,还有对村里,那都是忠心耿耿,勤勤恳恳的,她自然要做到位,不能被人诟病。

    一家人不说两家话,以真心换真心嘛。

    “哦,还有,差点忘了,上回和你母亲通电话,亲家腰不小心扭伤了,我也给她拿了两罐我们大队医院特制的药膏,那药效你是知道的,错不了,所以你不用太担心。”

    这话让王蕾一阵感激又惭愧,她红着脸:“娘,谢谢您,我,我最近忙的,我都忘了这个事情了…”

    她是真忘了,财务室可的管着账目的,海外的,国内的,数目庞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