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回首

 大辰十九年九月十九,辰时。

 在宣政大殿中,唐不归在钦天监的主持之下,文武大辰的见证之下,在许小闲的一番言辞恳切的邀请之下,正式登基为帝。

 同时,许小闲辞去了摄政王之职,言说理应将大辰的所有权力交还给新帝。

 对此,唐不归倒是同意,于是他下了一道旨意免去了许小闲摄政王这一职位,却同时在那道圣旨中拜许小闲为大辰之一品宰辅。

 于是宣政大殿出现了史无前例的一场闹剧——

 新皇的第一道圣旨居然被许小闲给拒绝了!

 他不想当这一品宰辅!

 他要回凉浥县去种田!

 就在群臣那震惊的视线中,许小闲向唐不归躬身一礼:

 “臣本布衣,躬耕于凉浥。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托付臣接殿下归国,继承大辰大统。”

 “臣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二月离京,六月入景。”

 “幸臣不辱使命,今殿下归来登基为帝,臣不甚欢喜。然臣今当远离,望皇上如臣所愿,臣涕零而谢,吾皇万岁万万岁!”

 这是许小闲发至内心所言,其言辞之恳切,令所有的大臣无不动容——

 瞧瞧!

 什么叫高风亮节?

 什么叫虚怀若谷?

 什么叫视功名如粪土?

 这才是真正的雅士啊!

 他本依旧可以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他可偏偏却将已经送到了手里的荣华富贵给推了出去!

 试问天下,有几人能够如许小闲这般深明大义?

 他这是担心他在朝中成为了权臣,影响到新皇的威严,他宁可去那偏僻的凉浥县也不愿意留在这繁华京都……我等以往对许小闲还有诸多非议,本以为他接五皇子归国是在作秀,本以为他依旧会掌握大辰实权挟天子而令诸侯,却没料到他真有那拳拳之心,他真的是为了大辰的帝位后继有人!

 许多的大臣垂首,为自己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而汗颜。

 唯有廖仲云等几个老臣一眼就看破了许小闲的那点小心思——

 “臣有话说!”

 廖仲云上前一步,向唐不归躬身一礼,唐不归顿时心喜,“廖相请讲!”

 “老臣以为,而今大辰之国策皆为许小闲曾经所拟定,皇上初登大宝也需要有人辅佐那么三五年,这辅佐之人当以许小闲为最佳,因为这涉及到那些国策的延续。”

 “故而,”

 廖仲云看向了许小闲,许小闲也看向了他。

 廖仲云眼里满是诚恳,许小闲的脸漆黑如墨。

 “故而老臣觉得皇上的这道旨意简直有若甘露,许小闲成为大辰一品宰辅,这是大辰百姓之幸,也是皇上之福!”

 “许小闲仅弱冠之年,他有着充足的精力也有有目共睹之本事协助皇上处理国家之事,若是皇上放任他离开……老臣以为那才是大辰之大不幸。”

 “老臣赞同皇上册封许小闲为一品宰辅,诸位……”

 廖仲云瞅了许小闲一眼,他转身望向了所有的大臣,他双臂一挥,大声又道:“诸位,对许小闲就任一品宰辅可有意见?”

 “臣等,无意见!”

 宣政大殿里一声山呼,许小闲顿时觉得生无可恋。

 “皇上,”

 “朕在这里再宣布一件事,”

 唐不归打断了许小闲的话,他从那龙椅上站了起来,向前走了两步,“诸位,许小闲他不仅仅是朕的宰辅,他是朕的哥哥!朕的亲哥哥!”

 随着唐不归这话一出,宣政大殿陡然寂静无声,所有的大臣都骇然的瞪大了眼睛,难以置信的看向了唐不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