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相不和

 景国大元帅怀叔稷站在了龙案前,他躬身一礼道:

 “臣在御书房门口的时候恰好听见了孟相的这番话,请恕臣直言……景国无论在哪一方面都强于大辰,为何要放下身段去和那弱小的大辰合作?”

 说着这话,怀叔稷转身看向了孟曲峰,“孟相所言之合作是在哪些方面?”

 “本帅是个武夫,并不知道户部的存余,但也知道景国风调雨顺多年,并且这些年来除了在南方和那些蛮子偶有冲突之外,并未曾发生大规模的战争。”

 “故而本帅斗胆推测一下,咱景国之国库远比大辰之国库丰盈。”

 “那么景国和大辰合作什么?难道拿出粮食来卖给他?亦或是将景国的商品销往大辰?这也得要他们有银子买得起不是?”

 “再又说到军事上。”

 “没错,浔山之战那一战,本帅同样仔仔细细的分析推衍过多次,那一战大辰之胜,确实有兵部尚书蒋大人所说的那些缘由,但本帅以为打仗这种事,终究离不开天时地利人和。”

 “浔山群山,本就是大辰西部的领土,对于大夏的兵而言显然他们更为熟悉,这便是地利!”

 “而那大辰所谓的第二军,虽然只有三万人,但这三万人的构成却是曾经的大辰刀骑!”

 “这底子依旧是好的,何况许小闲改革军队之后,任命的那位第二军的什么军长他叫冬十五,此人是孤灯下的师弟,也是许小闲的亲信。”

 “那么这一战,便是新帅、新军、新兵为许小闲坐稳大辰摄政王这个位置而打的第一仗!”

 “此仗将士必然上下齐心,也必然奋不顾身!因为这是证明许小闲军队改造正确性的最重要的依据,故而这便是人和。”

 “而天时……浔山之战发生在黑夜,是冬十五所部发起对云国军队的深夜突袭。”

 “恰巧,那个夜里下了一场暴雨!”

 “云国的影击本来最擅长于丛林间的战斗,但因为那场暴雨,他们无法发挥出平日的水准。而许小闲的第二军选择在浔山埋伏,选择在雨夜突袭,并且选择的还是诱敌深入的边退边打之策,这是那个叫冬十五的将军做出的最正确的战略部署。”

 “本帅承认这三万将士确实强大,但在本帅看来依旧有限……只不过是下了马的刀骑,只不过是在林间更为灵活罢了。”

 “所以在军事上,景国同样没有必要和大辰去合作什么。”

 他转身看向了景皇,拱手一礼:“这便是臣的浅见,还请陛下参详!”

 “嗯……”

 景中月起身,从龙案后走了出来,坐在了茶台前,伸手挥了挥,“都来,这事儿咱们君臣好生说道说道。”

 孟曲峰、怀叔稷以及池桥坐在了景皇的对面,景皇煮上了一壶茶,沉吟了片刻看向了孟曲峰,“对于大元帅的这番见解,你如何看待?”

 孟曲峰拱手道:“老臣不懂兵事,但老臣依旧认为大辰浔山大捷这并不是偶然!”

 “老臣也并不认为浔山之战如大元帅所言那般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

 “冬十五的第二军是从大辰京都长途跋涉去往浔山的!这可是疲惫之师!”

 “就算这支军队的前身是大辰刀骑,可曾经驻防大辰西部的是西郡侯赵东来的军队,赵东来这人却带着他手下的刀骑叛国归顺了云国。”

 “浔山之战,赵东来同样有参加,按理,他应该比冬十五更为熟悉浔山才对。故而大元帅所说的地利,老臣以为不成立!”

 “至于天时,那样的夜雨对于双方都是平等的,何况云国影击在训练的时候定然也有考虑过那样的条件,所以老臣以为这天时也不成立!”

 “而大元帅说的人和……这老臣同意,甚至老臣还认为那一战人和才是关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