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做自己的观测者

    “超人和曼哈顿博士还真不一样。”哈莉摇摇头,“这么说吧,你觉得曼哈顿博士为何能诞生?”

    小约瑟夫不知道,但他看过《红色曼哈顿》,上面有关于苏维埃曼哈顿诞生的详细解释。

    “他成了他自己的观察者?”

    “严格意义上讲,乔纳森·奥斯特曼,成了曼哈顿博士的量子观察者。”哈莉更正道。

    她对红色曼哈顿的设定,有两大灵感来源,一个就是罗杰斯老师的《曼哈顿博士档案》,另一个是大刘,刘欣慈的《球状闪电》。

    不过《球状闪电》的核心创意——宏原子(ps),她反而没啥感觉,主要是女主林云的结局很有趣——她在宏原子核聚变中化为量子态。

    曼哈顿博士不就是类似方法变为量子态的吗?

    他能在时间线上观测过去和未来,只因为过去和未来也有他的量子分布。

    可以这样理解,一个人存在于过去=1,存在于现在=2,存在于未来=3,存在于xx星系xx星球=4,存在于地球=5,存在于宇宙之外=6

    六种可能,相当于骰子的六个面。

    骰子摇动之后,在骰子停止转动之前——在任何有意识的生命观察它之前,盖子下可能出现六个数字中的任何一个。

    这便是量子态,不确定的多种状态叠加。

    这也是曼哈顿博士。

    普通人的‘数字’是确定的,存在于某地、某时间点,存在状态唯一。

    《球形闪电》的女主林云,除了至高伟力,经历和存在状态,都与曼哈顿博士极其相似。

    她也存在于宇宙各处。

    存在状态处于不确定的叠加态。

    但她的存在,非常科学。

    比如,你看不到她的时候(没有观察者,不去揭开骰子上方的碗盖),她可能在你身边(她可以是六个数字中的任何一个,5=在地球,在你身边)。

    当你去感知她的时候(有观察者,去揭开骰子上的碗盖),她几乎不可能在你身边。

    1=等于在过去,有无数个过去;2=此时此刻,只有一个时间点;3=未来,有无数个未来;4=宇宙内任何一处,有无数个地方;5=地球,你的身边,只有一个物理位置;6=宇宙之外,又是无数个位置可能。

    所以,她被见到的概率为1*1/4*∞=0,而不是六分之一。

    四倍正无穷分之一,就是零。

    没人能感知到林云,但所有人都看见曼哈顿博士。

    他怎么做到的?

    而且,并非哥谭人、大都会人、天朝人、霓虹人、外星人、古人、未来人都看见曼哈顿博士。

    只有在某一个时间段、某一地,才能见到他。

    曼哈顿博士五点半到六点在‘兰州拉面馆’和劳瑞一起吃牛肉面,所以,你只有在五点半到六点,去兰州拉面馆见到他。

    五点半之前,去了面馆,也见不到他;五点半到六点,你去了隔壁街的沙县小吃,同样见不到他。

    和普通人一样,他的状态从无数个可能的量子态,坍塌为一,唯一。

    这说明一定有人在观察他!!!

    量子叠加态被观察,状态才会坍塌为一——只有揭开骰钟,骰子才从六个可能,坍塌为一个确定值。

    可为何林云很科学地遵守了量子物理规则,曼哈顿博士却堂堂正正违反了规则?

    难道是‘不科学的魔幻’在作祟?

    “连神仙妖魔和外星人都出来了,不科学才很科学。”小约瑟夫道。

    哈莉摇头笑道:“看来你对我书中的观点,不太认同啊。”

    小约瑟夫眸光微闪,表面上默认,心中却在感慨:不认同是真的,但......很多读者都不认同你的观点,在你以《三体人危机》拿下雨果奖,享誉国内外之后,《红色曼哈顿》依旧被称为‘披着科幻外衣的狗血恋爱故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