伐袁绍

    虽然是投降派,但郭图却也讲明了大战略,先划江而治,若仍旧抵挡不住王贼进攻,就往巴蜀之地跑,再不行,就往南方跑,反正南方多山,多有险地,可以凭此与王言对抗。而且他们这些人,还都保住了性命,不至于被王言弄死,制成骨人,能继续作威作福。

    而关键的是,他们现在跟王言打仗,如果战败了那就真的什么都没有了。张杨、曹操、刘备、袁术、刘表、刘焉,更有长安那边的李傕、郭汜、马腾、韩遂等人,谁能收留他们?就算能收留,败军之将,谁能重视?何况袁绍本身就有号召力,堪称当今最大诸侯,这样的人在手下,谁能安心?

    另外一方面,现在袁绍的势力最强大,想要跨过张江安身立命,打败曹操、袁术,看起来还是没什么大问题的。反倒是一战干死王言,毕其功于一役,不很太可能。

    如此两相一对比,那肯定还是投降,然后往南猛攻来的好一些。但是袁绍这次有些不高兴了,从来都没打过,一次怕,还能次次怕?

    之前不跟王言交战,就是要积蓄力量,现在夺了青州、兖州,他有三州之力,却还要被王言打劫,他还要乖乖的主动送上五十万百姓,两百里土地,以求短暂和平,这是他妈什么道理?袁绍当然也是有脾气的……

    这时沮授出来说话:“主公,曹操自比忠臣,今日与贼同盟,公可将之昭告天下,言曹操之过,更言公除贼之心。彼时公与王贼交战,曹操必为名声、大义所缚,不敢趁机兴兵来犯。”

    这也是一个方法,现在人都重名,老曹私下里做做脏事儿也就算了,可要是袁绍捅出去,搞的人尽皆知,那曹操有很大的可能不敢动手,因为那会失去大义,这是一种绝对的正确。

    袁绍干王言,那是家国大事,更是天下豪族的大事。对于王言的危害,天下豪族都是有共识的,人家也不是眼光都只看着眼前的一亩三分地,为了个人利益,为了家族绵长,他们都有长远的目光。所以不帮忙也就算了,他们大概率不会拖后腿。

    但沮授的话还是有很多人反对,因为当今已经是乱世,把希望寄托在曹操因为一个虚无的名声,所谓的大义,从而放弃利益,在他们同王言交战的时候不偷袭兖州,实在太过不靠谱。

    一帮人吵吵嚷嚷,总的来说是投降派占上风,但是主战派的声音也不小,最起码颜良、文丑等大将,都是支持战斗的。

    事实上一年多以前,黄忠兵进高阳县之时,主战派的声音就不小。但是当时通盘考虑,纸面实力确实有些不够看。但是现在已经掌控三州之地,比之前更加的强大,如此情况,他们自然喊的更大声。

    袁绍也是这么想的,之前只有冀州一地所以怕王贼,现在都有三州之地了,还能怕王言?那青州、兖州不是白拿了么。

    当然最主要的就是双方没有正经的交过手,只有在当年跟着公孙瓒一起回来的时候,袁绍在渤海郡相据,双方的斥候每天进行一些战斗。再之后就是一年多以前,黄忠一战轻取麴义,从来没有大规模的交战过。

    整天听着手下整合了商队在王言治下行商探查到的消息,说着王言多强多强,袁绍耳朵都要起茧子了,强又能强到哪里去。

    王言虽然也算是有三州之地,但辽东、幽州、并州、草原,尽管东北之地是天下人走眼,没有发现那里有着数不尽的良田,但是王言的人口不足。而他占据的冀州、青州、兖州,这是人口集中的地方,虽然比不上关中地区,但也不差太多。

    另外一方面,王言对手下人太好了,打大仗肯定是支撑不住的。他这边粮草不足,他就不信王言的粮草能有多足。他撑不住肯定有影响,但没那么大的问题,不过是死一些百姓而已,没什么大不了。但王言要是撑不住,那就不一样了,因为那是动摇王言的统治基础的,谁让他给百姓承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