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大了

    而因着以前倒腾货,现在开工厂,思想开阔了,见识远大了,地位上升了,跟他们这帮人一起也没什么聊的。就听他们话里话外的吹捧他,抬高他。

    是以这一年一次的朋友小聚,少了许多朋友间的真挚情分,多的是世俗,索然无味。

    不是他看不上朋友们,是其中显露出来的,可以衡量的差距,让他的朋友们对他有了隔阂,再没了真心话,渐行渐远也是自然而然。

    平常时候,尽管南方事物多,又正是迅猛发展的好时机,但周秉昆回家还是挺频的。大抵还是如同原本那般,在南方呆一个多月,回来休息半个来月,也算是劳逸结合了。这是王言不断给灌输的,钱永远没有赚够的那一天,孩子却是一天天的长大,父母也是一天天的老去,媳妇也是一天天的青春不在,他不该、也不能忽视。

    至于其他人,李素华还是那样,每天乐乐呵呵的看着最小的孙女,郑娟日常的做饭干活伺候老婆婆还有孩子们,祥和的很。

    而大学毕业的几人也回到了吉春,陈静还是去到原本的图书馆混日子,不过这大学也不能白上,开始研究文学创作了,每天都是在图书馆看书、写书,而且可能也是因为在京城,蔡晓光他们没事儿就小聚的关系,还研究上了剧本。而且孩子也大了,学习习惯培养的也挺好,不用太过操心。孩子小的时候她读书,孩子大了,还不用她耳提面命的管束,她这个妈做的还挺潇洒的。

    周秉义如同之前说的那般,去了江大任职。在八二年末的时候,调到了政府部门工作,毕竟有个好老丈人么。之前在江大工作,也只是想着再看看这女婿的成色,考验考验罢了。

    其实在八一年的时候,郝今龙就该没了。不过之前经王言调养了一番,哮喘也缓解了一下,多活了两年,八三年末的时候没的。

    郝今龙多活两年,对于周秉义的仕途影响那就不是一般的大了。这一次他没跟原本那样在清闲部门任职,而是在吉春的政府基层工作,还是不错的。

    郝冬梅在八一年的时候,如愿生了个儿子,还是郝今龙给取的名,叫周继荣。有了儿子,这也就算是圆满了。又带了半年的孩子之后,她又继续到吉春医学院上学了。孩子交给金月姬带,金月姬也愿意的很,每天都乐呵呵的。

    周蓉一家当然也回来了,他们在京城并没有如愿分到房子,冯玥也一天天的长大了,所以八二年也回到了吉春。就跟周蓉之前说的,她去到了江大做老师,冯化成进了作协,住的还是团结户,并没有因为提前回来,就有什么改变。该没房子,还是没房子。

    其实在毕业之后,王言给陈静买的那套房子就空了下来,如果周蓉、冯化成他们开口的话,于情于理,不看他们也要看周志刚、李素华老两口,王言借给他们住都是没问题的。但很可惜,可能是看不上,也可能是不好意思开口,反正就没有提过。

    周蓉跟冯化成的日子过的当然不怎么样,没分到房子,生活不如意,该干还是干。当然,俩人从七八年将冯玥接到京城一起住就开始吵,吵了这么多年,房子已经是次要矛盾了。主要矛盾是周蓉心中高大形象的落差,曾经风流倜傥、才华横溢的著名诗人,落到蹉跎数年时间不能给老婆孩子有个宽敞的家。

    人就是这样,对一件事、一个人,有了一些看法,那就越看越不顺眼,越看越闹心,更遑论朝夕相处的枕边人。在周蓉的眼中,他胡子拉碴的脸是那么的令人厌恶,他跑去给人送礼的嘴脸是那么无耻……

    蔡晓光说,她是典型的吃的了物质上的苦,遭不了精神上的罪。或许周蓉一辈子都在黔省的大山,他们在那山洞的学校中生活,可以说能吃物质上的苦。但现在,归根结底还是物质的。

    因为要冯化成还是原来的那个样子,在这城市中,要有房,要吃饱穿暖,还要有名气。当这些具备,他们每天讨论的不是什么时候分房,不是为什么要去给人送礼。而是冯化成新作的诗,是周蓉新读的一本好书。那个时候,才是周蓉曾经偷偷离家奔波千里,害的亲妈哭坏了眼,九年不回故乡,所追寻的,那个魅力无限、文采飞扬的诗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