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出江湖

    眼见着曾荣江离开,其他装模作样找活干的人又些小躁动,想要亲近又不敢。虽然不兴gè • rén • chóng • bài ,但不可否认的是,王言就是传奇。

    他的履历并不是什么秘密,黑白两道的人都知他的过往。从父母亡故,到孤身一人过海来港,警校成立至今的最优秀,一人打服慈云山、深水埗两地的大小流氓头子,平衡嚣张的流氓同市民之间的矛盾给警察找到了一丝职业荣光,从小小的凉茶茶包开始创业,成为今日港岛有名的横跨多个产业的港岛一流企业,一手抬高华人警员的待遇。

    除此之外,只要有麻烦解决不了,在正常的合理范围之内,王言从来是慷慨热心的。底层警员们有的缺一笔急钱,他会给他们正常利息的借款,帮助他们度过难关。有的家人绝症等死,他会妙手回春,送其健康。即使是其他华探长麾下的人找上门,能帮助的他也会帮手,他的仁义之名广传港九。

    这一桩桩,一件件,成就了今天王言的威信。

    当然传说总是传说,实际情况没有那么夸张。他要是成天帮助底层警员解决麻烦,那tā • mā • de 麻烦可太多了,人生在世,总是不容易,谁家没点儿乱七八糟啊。所以他只是偶尔的才会亲自接见一下,还得是有代表性的,剩下的多数都是猪油仔帮忙办的。至于治病救人,那也是他心情好的时候会让猪油仔选一个疑难杂症。多数时候还是给一些慰问的钱,或者是给贷一些款。

    名声这么大,当然是他自己炒作的,不然他的名声或许会响,但远远达不到如今的程度。至于什么木秀于林风必摧,他是不怕那一套的。最关键的洋鬼子,一方面他送了不少钱,另一方面这帮瑛国绅士们不认为王言可以脱离他们的掌控,因为权力是他们赋予的,想要剥夺也只是一纸文件的事,而且他们也不会真的眼看着他做大,信心十足。

    见他们的样子,王言摇头一笑:“行了,都别装了,我又不吃人。”

    听见这话,一帮人嘿嘿笑着凑了上来。问着一些乱七八糟的问题,是对偶像的好奇,对更上层的向往。这些都是可以理解的,王言平易近人,跟他们聊的甚好。

    当然也没忘了正经事儿,聊着聊着就聊到了辖区之内的情况。

    之前就说过,他在慈云山模式是经过验证,确实有效的。但是没有他的强力,其他地方还是有不少人仗势欺人,不守规矩的横行无忌,装比充大。葵涌正是如此,街面上的情况是好了,但也没有好上太多。有序中的无序,看起来就是比完全无序更闹心。

    至于说另一个根据辖区承载能力来分配烟馆、粉档、赌档、窑子等非法场所的模式,这边倒是实行了的。毕竟这种能够多赚钱的事,只要开个口子,给个指示,甚至都用不到警察做中人,势力较大的流氓团伙自己打一打、干一干,最后再互相妥协一下,骚乱一阵子很快就形成了新的利益划分。

    跟警局混了一天,晚上又摆酒请了警署所有的军装、便衣,热热闹闹的喝了一顿。真要说起来,差不多也能是偶像跟粉丝的近距离见面会,谁叫王某人会自我营销呢…

    他豪放的展露了自己的酒量,跟着一帮警员们拼酒、骂人、吹牛比,直到了晚上九点,他才借口身体不支,晃晃悠悠的坐上车,有司机载着回了家中。

    因为他不可能一直都在沙头角,肯定会重出江湖的关系,所以他早都准备了房子。是九龙塘的别墅,从一个要回瑛国的洋鬼子那里买的。这别墅是二十年代那会儿的建筑,距今已有三十年,外表斑驳着岁月的痕迹,但实际上质量还是不错的。所以他没管外表,而是将内里的装修都拆了重新装修了一遍,外旧内新,两重天地,有着强烈对比,看着还是非常不错的。

    尽管他搞的装修风格是几十年之后的,不中不洋的,白小姐有些看不习惯,但是随着最近搬进去住了一段时间之后,她渐渐的适应了,怎么看怎么自然。尤其当她的那些同样嫁作rén • qī 的好朋友们过来找她玩的时候,每次都是一副赞叹的样子,她就更开心了,因为这是自家男人亲自设计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