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统北方

    感受了一番之后,王言对着下边一个个咧着嘴傻乐的高级军官,以及一个个心思各异的文官道:“行了,别傻笑了,都说说吧,准备的怎么样了?”

    武官之首的孙富贵左右看了看,见没人说话,清了清嗓子道:“禀大……额……皇上?”

    “那不还没登基呢吗,着什么急?以前什么样,就是什么样。”

    “是,大人。”孙富贵身体一正,大声说道:“禀大人,现在一应后勤物资以全部运抵一线,足够二十万大军消耗半年之久。”

    王言点了点头,孙富贵拱手退下,后边一军官道:“禀大人,海外之兵除必要维稳,保证安全的留手战兵之外,其余尽皆归来,驻于丹东、辽海(开原)、建州卫一带,已经休整完毕。”

    “禀大人,十万警卫司兵马已经进入战备状态,不间断巡视全辽及草原大部地区。”

    “禀大人,建奴后方部队上月传信,除镇压当地的人马以外,已经进入兴安岭地区,按预定时间南下。”

    “禀大人,候补官员及民生建设物资业已准备妥当…………”

    ……

    听过一票文武官员的汇报,王言大手一挥:“明日,兵进朝鲜,我亲自带兵北上清剿建奴,此一战,务必荡平北方,都下去吧。”

    “遵命。”

    其实之前也不是王言不动手灭了这两家,只是时机不到而已。早在当年辽中一战,王言炮轰盛京的时候就能一战弄死皇太极,只是打完了假设不了,拿下也是无用。而后来他实力够了,又开始分兵经略海洋,毕竟出海或做生意或抢劫的才能才能发大财。所以对于皇太极、朝鲜两方势力,就没怎么收拾。毕竟就在那里,慢慢来就好。

    这次之所以要把这两个有主权的势力干倒,一是大明气数将尽,他要入关必须先把后方稳定住。二是这两家都被他蚕食的差不多了,很容易消化。

    他调兵回来,也只是在为入关做准备而已,要不然有个三五万的,就能把后金和朝鲜拿下。再一个主要也是跟着皇太极,以及朝鲜那边誓死抵抗的加起来有几十万人了,这些都是要做苦役的,如此之多的苦役奴隶没有足够的兵力镇压,麻烦太多。

    回到嗯……后宫,一票在这皇宫里玩闹半天看新鲜的儿女们颠颠的跑了过来,最大的王钧仁十二岁,最小的儿子王钧让才刚三岁,也由懂事儿的王锦云牵着走了过来。

    王言对孩子的教育是挺宽松的,除了大环境的原因对女儿有些小偏向外,整体基本是一碗水端平。

    他也没教什么没有用的,这个时代,只要会了那些小孩子都懂的,加上他这个亲爹的位置所提供的资源,第一代,第二代,乃至第三代孩子都是能够保证成才的。就是不成材,也绝对坏不到哪儿去。再往后就完了,他都走了,还怎么去关注更下一代的事儿呢?

    这也是家天下的弊端,上层决策者的良莠不齐,是古代王朝衰落的一个重要因素。当然,其他的什么土地兼并也是主要原因。但说到底还是带头大哥不行,看不到问题的本质,即使看到了,也没有强有力的手腕去拨乱反正。就好像现在的朱由检,经过他的一系列操作,大明很顺利的玩完了,每一步都精准的推进了大明亡国的进程。

    但说实话,对于这点王言是不在意的,毕竟他王某人心怀的是炎黄华夏。只要地盘够大,只要肉烂在锅里,谁掌权都无所谓。自己的子孙没有能耐,那完全怨不得旁人。

    他也不会强迫自己的孩子去做不喜欢的事,向三小子那样被魏忠贤灌了一脑袋帝王术的,王言给人给钱给资源,自己出去打。要是像丁白缨生的老二那般,什么也不爱干,就愿意享受生活的也没有问题。他没心思去鞭策儿女上进,舒舒服服的就挺好,爱咋咋地。若是最后没有孩子能接手他的帝国,那就立宪。

    大小子犹豫了半天,最后小心的看着王言:“爹……听说您明天要北征建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