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

    相应的,军人家属欺负人同样也很惨,查实之后会直接把那个兵降等,如果刚好是最底层的,直接开除军籍。

    虽然有漏洞,但王言能做的最好就是如此了。保证军人地位,及其家属权益,同时又尽量避免了其家属的嚣张跋扈。这两年还看不出来,但等到以后生活愈来愈好,矛盾肯定就出来了,那也只能是到时候在研究了。

    而自从拿下辽东开始,王言军中兵马即分三等,一等战兵,二等军户,三等是之前那四万人,逐级筛选向前升。挑战制也保留了下来,毕竟军中不打仗未免有些没有激情。

    关于军队建制,王言只是简单的改动了一下,明确了每个级别的最高兵马数量就没有再改动。一旗十人,小旗统领;十旗百人,百户统领;十百户千人,千户统领;十千户万人,参将统领。在往上就没有了,毕竟王言的兵马一共就那么多,以后再说就好。同时中间还有一些其他的岗位,类似于副职分管兵马。以及一些荣誉功勋表彰什么的,用以确定士兵的内部地位。

    大匠以及郎中大夫什么的,王言没有办法,一个是只能花钱找人买,一个是只能派人走访,愿意来的就带过来,不愿意来的视其能力而定,好的就绑全家,不好的就算了。

    下一代的问题王言也有考虑,短期只能是由这些人自己找有天赋的工人,及其家传子弟什么的。长期则是等他的小娃娃们都长大了,接受过基础教育,就会分方向的学习。这些人早就已经在王言的授意下,开始研究编篡基础的入门教材了。

    最关心的造船事宜,王言手里还是没什么可用的人才,能造出近海航行的都好不错了。但想发达,就要航海,无论是做海贸也好,还是抢劫也好,总要走出去。

    正好现在关内挺乱的,王言直接派了亲卫人马同王明的暗卫配合,到江浙一带流窜作案,屠了几个家族,弄回来一票造海船的大匠。有了这些人的加入之后,速度一下子就上来了。本身人家就已经有了很成熟的技术,到了王言这里直接生产制造就好。同时王言又让这帮人研究铁甲战舰,进而同其他大匠配合,再研究以蒸汽机为动力的铁甲战舰。

    等海船弄出来之后,之前专职水军的战兵也差不多训好了。王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夏日里,派三千战兵,七千军户,以及一些匠户、郎中、老农等等干到了外兴安岭地区。就是为了执行以前的把皇太极关在笼子里的战略,同时打服当地人,让他们帮着砍树,挖煤。

    事实上这里从唐朝开始便有汉人迁居至此,到了大明,这里更是奴儿干都司的地盘,当然随着后来的明朝退守辽东,奴儿干都司实行自治,大明对这里的统治基本上也就名存实亡了。不过问题不大,现在王言来了。别说一个小小的外兴安岭,东西伯利亚了,等他经营好了,沙俄都他妈打下来。就是现在实力不够而已,打下来守不住没什么意思。

    第二件事是派兵登陆正处幕府时代的倭岛,当然处于什么时代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要过去抓人挖金银。因为大明流通货币的关系,银、铜等价格都非常高,所以有一部分是靠海贸弄过来的金银,储量相对来说是不少的。

    第三件事是派了先锋出去探了个路,随后派一万人马干到了台岛,扫平岛上势力,直接强占了充作补给港。

    第四件事是在经略了一段时间台岛之后,以此为跳板,达到了吕宋、占城等地。

    这些地方有的打,有的开船做生意,有的一边揍一边跟人家做生意,至于途中的一些海盗以及其他国内派出来的船只什么的,王言一点儿不惯病,看到了就是个抢。这帮王八犊子没一个干净的,王言抢船抢货,一点儿负担都没有。当然,就是这些人是无辜的,也不用指望一个手中人命无数的人有什么负罪感。

    海外的发展也就仅限于此,再远他就不行了,主要手里兵不够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