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城被围

    懋王见李竞肯誓死追随,心中大定,有五营军这支队伍作为后盾,自己与皇兄究竟鹿死谁手,还未尝可知。

    如今司弘毅已经奔赴康川谷去调兵,那不日司寇勋就会率军驰援京师。从康川谷至京都,这一路之上各地方州郡还都有驻军。以司寇勋在朝中军中的号召力,手握圣旨,以进京勤王救圣驾的名义,那想来响应之人不在少数。

    如今时间拖延得越久对自己越不利,必须马上带兵入京,控制住京城四门,然后加速攻打皇城。只要拿下皇城,把皇兄拿捏在手中,那便可以名正言顺的让皇兄“传位”给自己。

    到那时,司寇勋便已经失去了带兵进京的正当理由,自己可以用司寇勋拥兵造反谋逆的罪名进行讨伐。

    心中谋定了行事方略,便令李竞马上点兵,以驻京换防的名义入京。

    其实懋王在麻儿山军营调兵之时,皇城之内的元熙皇帝也同样进行着皇城与京都的驻防调度。

    由骆千里奉圣旨去了京都兵马司,京都兵马司如今的指挥使是李焕之,武举殿试榜眼出身。此人为人方正,不属于任何一个阵营,只晓得食君俸禄而当忠君之事,妥妥的忠君保皇派。

    如今得圣旨要求其率兵马司兵马与御林军密切配合,坚守皇城。

    李焕之是个认死理的人,既然圣上有旨要自己守护皇城,那自己便一心一意守好皇城,其它的不想也不问,也毋需多想,做好自己份内的事情便好。

    俗话说兵贵神速,不过半个时辰,懋王率五营军便已经接管了京城防卫。京城四门又被重新封闭,没有懋王的命令,任何人都不得进出。

    同时懋王又亲自去了趟大理寺天牢,亲自提审了大戎王子卓格。懋王单独审了卓格王子小半个时辰,至于两人究竟谈了什么,不得而知。但谈话结束后懋王把人犯提走了,说是当今圣上要亲审。

    大理寺的一干官吏自然无人敢拦,由着懋王押着卓格王子离去。

    半个时辰后,七八骑快马由西门出城,当先一匹马上所乘之人正是卓格王子,而后面几骑,一骑所乘之人正是大戎的国师,而另几骑上正是卓格王子的贴身护卫。

    明明是大理寺的阶下之囚,此时却被人明目仗胆的放离宁西城。不消说自然是懋王的手笔,懋王这么做自然有他的算计。

    康川谷的康川军只有一万五千人,虽是韩国最精锐的军队,但毕竟人数不占优势。这些年之所以能把康川谷守得固若金汤,全是占着康川谷的地利优势。康川谷地势易守难改,想要强攻恐怕就是付出十倍兵力的牺牲,也不见得能攻克,所以这些年大戎不敢轻举妄动。

    但是如果司弘毅真的是去调集康川军的话,那康川谷留守的守军必然锐减,一旦大戎来攻康川谷,司寇勋必会回兵去救康川谷,那京都之围必然难以顾及。大戎军队把司寇勋拖在康川谷时间拖得越久对懋王越有利。御林军人数虽不少,但坐困皇城,粮草补给终有耗尽之时,到那时皇城必破。

    只要有大戎在西北拖住康川军,让司寇勋无暇分兵来救京都,那懋王的目的便达到了,这也是懋王放掉卓格王子的主要原因。

    因为懋王已经和卓格谈妥:由卓格王子回去劝说大戎汗王攻打康川谷,而懋王则在宁西搞定御林军,擒得元熙皇帝,使得自己顺利登上韩国国君之位。

    待懋王顺利理顺韩国的各方面势力,稳定韩国政局朝政,韩国将每年给大戎朝贡,并且和大戎结为盟国,共同应对日益强大的大越。

    其实懋王与卓格各怀鬼胎,卓格为了成功脱困,自然什么条件都肯答应懋王。至于回转大戎如何行事,那可就由不得懋王了。懋王承诺的与大戎结盟,并且每年向大戎朝贡,在卓格看来只是骗人的鬼话。

    越国与大戎实力相当,且韩国一直都是越国的友好邦国,无论韩国谁当皇帝,断无抛弃传统邦国越国而与死敌大戎结盟的道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