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名满京华(中)

    邵光元见张博远对这首诗词如此推崇,倒也勾起了好奇心。

    从张博远手上接过那幅诗词,低头仔细的研读起来。

    一边读着,不时停下来叫声好,抿上口茶,继续读下去。

    一首诗词读完,怔在当场,慢慢回味那其中荡气回肠的意境。

    忍不住长叹:“世间居然还有如此绝妙之诗词,我辈也自诩文采斐然,可和这首诗词的作者比起来,那还真是望尘莫及啊!”

    张博远笑着向邵尚书道:“如何?我所言非虚吧?这诗词够精彩的吧?”

    “何止精彩,这词句雄壮豪迈,大气磅礴,真是世之绝唱啊!”邵光元不吝赞美之词。

    “博远兄,这诗词是何人所做?”看了半天的词句,这邵光元才想起来询问作者。

    李邦彦笑着说道:“光元兄,你只顾着品鉴这词句,怕是没仔细看那落款吧?”

    “哦?”邵光元听李邦彦提及,不由得哑然失笑,手抚着额头笑道:“可不!我这就顾着看正文了,倒还真没注意这落款。”

    “武忌?”邵光元看看左右的李邦彦和张博远,“这名字两位有印象吗?”

    李邦彦笑着摇头不语。

    张博远手摸着下巴,眉头紧皱,在脑海中回忆。

    少倾,张博远看向邵光元面露迷惘之色,摇头表示没印象。

    “这诗词从何得来?”邵光元先前听说李邦彦来访,心中想着这诗词定是他带来的,所以转头向李邦彦问道。

    李邦彦微笑着道:“这是二皇子殿下府中流出来的,想来这作者和二皇子殿下不无关系。”

    “二皇子?”张博远和邵光元对视了一眼,眼中露出一丝诧异之色。

    这二皇子在朝中人微言轻,一直没甚影响力,朝中大臣对其也不甚感冒。

    “那邦彦兄带着这诗文来找我是……”邵光元不明白这李邦彦是何用意。

    李邦彦呵呵一笑:“光元兄,我是想着,这人才华如此惊才绝艳,莫要在我朝埋没了才是。”这“埋没”两字特别加重了语气。

    “假若是这人出现在今年的秋闱会试之中,还请光元兄……呵呵呵”李邦彦点到即止。

    一旁的张博远听得个云里雾里,不得要领。

    可邵光元已经听懂了,冲着李邦彦投过一个“省得”的眼神。

    李邦彦几句话就毫不违和的转移了话题,又问了些今年会试的事情,便起身告辞。

    邵光元也不远送,由张博远一路将李邦彦送了出去。

    看着李邦彦的背影,邵光元心中念叨:“好一个吏部尚书大人,这办事也太过小心仔细了。”

    原来,李邦彦的公子今年也参加秋闱会考,前几日已经和邵光元打过了招呼。

    李家公子一直就读在国子监,那也是个才华横溢的风流人物,可以说是今年最被寄予厚望的殿试三甲头名的不二人选。

    在“博古斋”初见那叫做武忌所作的诗词后,李邦彦惊为神作,欣喜不已。

    可在回家的路上细细思量,万一?哪怕只是“万一”这人是名进京赶考的贡生,那李家公子的状元梦便会受到极大的威胁。

    所以李邦彦才会急急的去礼部找邵大人,事先打好招呼,在会试中如果遇到这叫武忌的考生,设法打压黩落,莫要夺了李家公子的风头,挡了李家公子的道才是。

    反正这人的后台是二殿下,只要不是正面冲突,暗地里使用些手段,倒也不用过于顾忌。

    送完李邦彦,张博远并未回礼部,而是独自一人去了槐花巷。

    在巷口的茶寮前犹豫了好半天,又没进去,想了想又回去了礼部。

    是夜,在礼部员外郎张博远府中,加上张博远,共计七八人在一间书室中奋笔疾书,彻夜不眠,通宵达旦。

    翌日响午,宁西城内,大街小巷,酒楼茶馆,清音乐坊,妓馆青楼,客栈驿所,乡驿会馆。但凡人群聚集之地,都给人撒了些纸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